软件漏洞责任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解决软件漏洞问题的制度需求 | 第21-43页 |
2.1 软件漏洞问题的现状 | 第21-28页 |
2.2 软件漏洞问题市场化解决的尝试 | 第28-33页 |
2.3 垄断、竞争及制度规制下的软件市场模型分析 | 第33-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合同责任适用分析 | 第43-67页 |
3.1 软件交易合同基本原理 | 第43-52页 |
3.2 漏洞软件的瑕疵担保责任 | 第52-59页 |
3.3 免责条款的效力 | 第59-63页 |
3.4 软件漏洞瑕疵担保责任的救济方式 | 第63-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产品责任适用分析 | 第67-89页 |
4.1 漏洞软件适用产品责任的必要性 | 第67-71页 |
4.2 漏洞软件适用产品责任的可行性 | 第71-74页 |
4.3 软件漏洞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74-78页 |
4.4 软件漏洞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78-84页 |
4.5 软件漏洞产品责任的救济 | 第84-8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5 我国软件漏洞责任制度的构建 | 第89-100页 |
5.1 软件漏洞合同责任的完善 | 第89-92页 |
5.2 软件漏洞产品责任的构建 | 第92-95页 |
5.3 软件漏洞责任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95-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结论与余论 | 第100-102页 |
6.1 结论 | 第100-101页 |
6.2 余论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3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学术论文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