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含气性盆地模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项目依托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5页 |
1.2.1 国外页岩含气性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2.2 国内页岩含气性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3 张家滩页岩含气性盆地模拟研究 | 第13-15页 |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7页 |
1.5 主要认识 | 第17-18页 |
2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背景 | 第18-26页 |
2.1 地层发育 | 第18-19页 |
2.2 构造基础 | 第19-21页 |
2.2.1 构造演化 | 第19-20页 |
2.2.2 构造单元划分 | 第20-21页 |
2.3 沉积演化 | 第21-23页 |
2.4 含油气系统 | 第23-26页 |
3 张家滩页岩地质特征 | 第26-34页 |
3.1 分布特征 | 第26-28页 |
3.1.1 厚度分布 | 第26-27页 |
3.1.2 埋深变化 | 第27-28页 |
3.2 沉积相 | 第28-29页 |
3.3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2页 |
3.3.0 有机质类型 | 第29-30页 |
3.3.1 有机碳分布 | 第30-31页 |
3.3.2 热成熟度 | 第31-32页 |
3.4 储层特征 | 第32页 |
3.5 含气性特征 | 第32-34页 |
4 页岩含气性盆地模拟原理 | 第34-48页 |
4.1 页岩含气性盆地模拟原理 | 第34-37页 |
4.2 页岩含气性盆地模拟流程 | 第37-48页 |
4.2.1 地史模拟 | 第37-40页 |
4.2.2 热史模拟 | 第40-43页 |
4.2.3 生烃史模拟 | 第43-45页 |
4.2.4 排烃史模拟 | 第45-48页 |
5 张家滩页岩含气性模拟 | 第48-69页 |
5.1 地史模拟 | 第48-54页 |
5.1.1 三维地质体模型建立 | 第48-49页 |
5.1.2 剥蚀史 | 第49-50页 |
5.1.3 古水深 | 第50-51页 |
5.1.4 地史模拟 | 第51-54页 |
5.2 盆地热史模拟 | 第54-59页 |
5.2.1 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 | 第54-56页 |
5.2.2 热史模拟 | 第56-59页 |
5.3 页岩生烃史模拟 | 第59-64页 |
5.3.1 原始有机碳恢复 | 第59-62页 |
5.3.2 生烃模型 | 第62-63页 |
5.3.3 生烃量模拟 | 第63-64页 |
5.4 页岩排烃史及含气性模拟 | 第64-69页 |
5.4.1 排烃史 | 第64页 |
5.4.2 页岩含气量分布 | 第64-67页 |
5.4.3 页岩气资源量 | 第67-69页 |
6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