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进给系统刚度匹配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进给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进给系统静刚度建模第12-13页
        1.2.2 进给系统动力学建模第13-14页
        1.2.3 进给系统控制补偿方法第14-15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传动静刚度匹配第17-39页
    2.1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传动静刚度模型第17-18页
    2.2 滚动轴承轴向静刚度建模第18-23页
        2.2.1 轴承组配形式第19页
        2.2.2 轴承预紧第19-20页
        2.2.3 单个轴承的刚度第20页
        2.2.4 多联轴承的刚度第20-23页
    2.3 丝杠螺母副静刚度建模第23-29页
        2.3.1 钢球滚珠在滚道中的接触问题第24-27页
        2.3.2 丝杠螺母副轴向刚度建模第27-28页
        2.3.3 几何参数及预紧对丝杠螺母副接触刚度的影响第28-29页
    2.4 滚珠丝杠轴向静刚度建模第29-31页
    2.5 进给系统静刚度匹配第31-33页
        2.5.1 支承轴承数目对进给系统传动静刚度的影响第31-32页
        2.5.2 丝杠直径对进给系统传动静刚度的影响第32-33页
        2.5.3 螺母预紧力对进给系统传动静刚度的影响第33页
    2.6 考虑导轨滑块接触刚度切削点静变形建模第33-38页
        2.6.1 滑块的受力分析第34-35页
        2.6.2 切削点处的变形第35-38页
    2.7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基于 SAMCEF 的进给系统模态和谐响应分析第39-48页
    3.1 SAMCEF 有限元软件简介第39页
    3.2 进给系统有限元建模第39-41页
    3.3 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材料属性第41-46页
        3.3.1 模态仿真结果分析第42-44页
        3.3.2 不同参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第44-46页
    3.4 进给系统谐响应分析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机电耦合仿真第48-62页
    4.1 伺服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8-51页
    4.2 影响进给系统特性相关参数的计算第51-55页
        4.2.1 非线性摩擦模型建模第51-53页
        4.2.2 扭转系统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第53-54页
        4.2.3 系统中阻尼的计算第54-55页
        4.2.4 Z 轴进给系统中的仿真参数第55页
    4.3 考虑变刚度和非线性摩擦因素的动力学分析第55-60页
        4.3.1 非线性摩擦力的影响第55-58页
        4.3.2 传动刚度的影响第58-59页
        4.3.3 不同丝杠导程的影响第59页
        4.3.4 位置环增益的影响第59页
        4.3.5 阻尼的影响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进给系统静刚度实验第62-66页
    5.1 实验原理第62-63页
    5.2 实验仪器第63-64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工作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控阵超声检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CCOS技术的盘式动压抛光工艺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