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 订单农业的理论基础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 订单农业的内涵 | 第13-15页 |
2.1 订单农业概念 | 第13-14页 |
2.2 订单农业的产生 | 第14页 |
2.3 订单农业的作用 | 第14-15页 |
2.4 订单农业的特点 | 第15页 |
3 国外订单农业的发展经验 | 第15-17页 |
3.1 美国的发展经验 | 第15-16页 |
3.1.1 政府机构与相关协会的作用 | 第15页 |
3.1.2 大型集团与国家的作用 | 第15页 |
3.1.3 美国期货市场与期权市场的作用 | 第15-16页 |
3.2 日本的经验 | 第16页 |
3.3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 第16页 |
3.4 总结与启示 | 第16-17页 |
4 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17-19页 |
4.1 发展现状与成绩 | 第17页 |
4.2 发展中的问题 | 第17-19页 |
4.2.1 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低 | 第17-18页 |
4.2.2 订单农业的数量和规模太小 | 第18页 |
4.2.3 农产品流通过程信息不透明 | 第18页 |
4.2.4 中介组织发展不完善 | 第18页 |
4.2.5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不健全 | 第18-19页 |
5 订单农业的博弈分析与有效运行模式研究 | 第19-36页 |
5.1 订单农业中农户与企业面临的风险与关系分析 | 第19-23页 |
5.1.1 订单农业中农户面临的风险 | 第19-20页 |
5.1.2 订单农业中企业面临的风险 | 第20-21页 |
5.1.3 订单农业中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21-23页 |
5.2 订单农业中的非稳定性合约的博弈分析 | 第23-28页 |
5.2.1 企农间交易行为的静态博弈 | 第23-25页 |
5.2.2 企农间交易行为的动态博弈 | 第25-27页 |
5.2.3 非稳定性合约的案例 | 第27-28页 |
5.3 订单农业的有效运行模式分析 | 第28-36页 |
5.3.1 “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安排及其运作方式 | 第29-30页 |
5.3.2 “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三方行为博弈分析 | 第30-33页 |
5.3.3 “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的实际运用 | 第33-36页 |
6 我国发展订单农业的政策建议 | 第36-40页 |
6.1 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 | 第36-37页 |
6.2 向农户收取履约保证金 | 第37-38页 |
6.3 加大诚信观念的宣传、提高农户和企业的信用度 | 第38页 |
6.4 加强订单形式创新 | 第38-39页 |
6.5 利用期货交易规避价格风险,发展期权市场 | 第39-40页 |
6.6 逐步实行法定保险,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 第40页 |
7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