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烟曲霉及其与侵袭有关的致病因子 | 第10-13页 |
·烟曲霉 | 第10-11页 |
·烟曲霉与侵袭有关的致病因子 | 第11-13页 |
·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吞噬体成熟过程 | 第13-15页 |
·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第13页 |
·吞噬体成熟过程 | 第13-14页 |
·吞噬体成熟过程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巨噬细胞在烟曲霉感染中的作用 | 第15-18页 |
·巨噬细胞是清除烟曲霉的主要吞噬细胞 | 第15-16页 |
·影响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因素 | 第16-18页 |
2.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孢子吞噬规律的初步研究 | 第18-35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菌株 | 第18页 |
·细胞系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第18-19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9-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巨噬细胞J774.A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 | 第21页 |
·烟曲霉的培养与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21-22页 |
·荧光观察烟曲霉孢子萌发过程 | 第22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的形态观察 | 第22-23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和其他颗粒定量分析——荧光观察法 | 第23-24页 |
·烟曲霉在巨噬细胞胞内存活实验-Triton 破膜法 | 第24-25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和热灭活孢子后细胞活性测定 | 第25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膨胀孢子和菌丝后细胞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和乳胶颗粒后细胞活性变化规律 | 第26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33页 |
·荧光观察烟曲霉形态 | 第26-27页 |
·烟曲霉孢子萌发过程荧光观察 | 第27-28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形态观察 | 第28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和乳胶颗粒吞噬量变化规律 | 第28-29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和热灭活孢子吞噬量变化规律 | 第29-30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孢子随时间变化孢子存活规律 | 第30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和热灭活孢子后细胞活性变化规律 | 第30-31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和膨胀孢子后活性变化规律 | 第31-32页 |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休眠孢子和乳胶颗粒活性变化规律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3. 巨噬细胞吞噬烟曲霉孢子的吞噬体成熟初步研究 | 第35-49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第35-36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6-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吞噬体成熟研究—荧光观察法 | 第38页 |
·吞噬体提取方法 | 第38-40页 |
·免疫荧光印记(Western Blot,WB) | 第40-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6页 |
·吞噬体成熟规律研究 | 第42-45页 |
·吞噬体提取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4. 诱变烟曲霉筛选白化株及其生物学特征研究 | 第49-59页 |
·实验材料 | 第49-51页 |
·菌株 | 第49页 |
·细胞系 | 第49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第49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9-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紫外诱变烟曲霉野生株 | 第51页 |
·烟曲霉白化株、棕色株、野生株生物学特征测定 | 第51-52页 |
·巨噬细胞吞噬白化株、棕色株、野生株烟曲霉孢子后细胞活性测定 | 第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57页 |
·紫外诱变后产生白化株、棕色株、野生株菌落形态对比 | 第52-53页 |
·烟曲霉白化株、棕色株、野生株生物学特征 | 第53-56页 |
·巨噬细胞吞噬白化株、棕色株、野生株烟曲霉孢子后细胞活性变化规律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