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铁路养护与维修论文--线路检测及设备、检测自动化论文

工区效能最大化的适时轨控信息系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轨道不平顺状态的检测第10-12页
        1.2.1 对轨道平顺状态检测设备的基本要求第10-11页
        1.2.2 轨道不平顺的检测方法第11-12页
    1.3 国内外轨道不平顺管理第12-13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3-15页
2 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检测装备概况第15-24页
    2.1 轨道静态检测技术与装备第15-21页
        2.1.1 基层(工区)轨道常规检查技术与装备第15-16页
        2.1.2 弦测测量技术与装备第16-17页
        2.1.3 惯性基准测量技术与装备第17-19页
        2.1.4 绝对坐标测量技术与装备第19-21页
    2.2 轨道几何状态动态检测技术与装备第21-23页
        2.2.1 轨道检查车第21-23页
        2.2.2 车载式线路检查仪第23页
        2.2.3 便携式线路检查仪第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轨道静态几何状态检测技术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第24-39页
    3.1 不确定度概述第24-26页
        3.1.1 不确定度基本概念第24-25页
        3.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第25-26页
    3.2 轨距测量不确定度第26-30页
        3.2.1 采用轨道检查尺测量轨距第26-28页
        3.2.2 采用轨检仪测量轨距第28-30页
    3.3 水平(超高)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第30-34页
        3.3.1 道尺第31-32页
        3.3.2 轨检仪第32-34页
    3.4 轨向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第34-37页
        3.4.1 人工拉弦第34-35页
        3.4.2 弦测法轨检仪第35-36页
        3.4.3 惯性测量元件轨检仪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基于工区检修的轨道几何状态测控系统第39-48页
    4.1 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体系的现状和问题第39-41页
        4.1.1 “轨控”方式第39-40页
        4.1.2 基层“轨控”现有问题第40-41页
    4.2 多源轨控数据管理平台第41-43页
        4.2.1 系统需求第42页
        4.2.2 系统结构第42-43页
    4.3 线路质量评判与工务作业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第43-45页
        4.3.1 系统需求第43-44页
        4.3.2 系统结构第44页
        4.3.3 实施方式第44-45页
    4.4 基于工区的轨道检测设备第45-47页
        4.4.1 工区检测设备现有问题分析第45-46页
        4.4.2 基于工区的检测设备定位第46-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面向工区的线路检测设备开发第48-64页
    5.1 轨检仪系统构成第48-49页
    5.2 设计原理及器件选型第49-54页
        5.2.1 轨距测量第49-51页
        5.2.2 水平(超高)测量第51-53页
        5.2.3 里程测量第53-54页
        5.2.4 直流滤波第54页
    5.3 机械系统第54-56页
    5.4 下位机部分改进设计第56-63页
        5.4.1 GPRS通讯模块第57-59页
        5.4.2 GPS定位模块第59页
        5.4.3 触摸屏控制单元第59-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轨控信息系统应用方案第64-66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港原油码头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下一篇:大连港和尚岛航道通航安全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