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V给”句复合生成机制探索

内容提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2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6-11页
     ·"V给"句的句法语义研究第6-8页
     ·"V给"句的句式研究第8-10页
     ·"给"的词性问题研究第10页
     ·"V给"句来源问题的研究第10-11页
   ·存在的问题第11页
   ·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第11-12页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第11页
     ·语料来源第11-12页
第二章 "V给"句的句法语义分析第12-21页
   ·引言第12页
   ·"V给"的句法语义分析第12-16页
     ·"给"的词性及其句法特征第12-13页
     ·动词类型及其语义特征第13-16页
   ·Np_1的类型及其语义特征第16-17页
   ·Np_2类型及其语义特征第17-18页
   ·Np_3类型和语义特征第18页
   ·"V给"句的句式特征第18-20页
     ·与相关句式的句式变换第18-19页
     ·"V给"句的隐喻扩展第19-20页
   ·"V给"句的其他特征第20页
   ·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V给"句构式考察与相关构式的联接第21-37页
   ·引言第21页
   ·构式语法理论第21-22页
   ·"V给"句构式义分析第22-30页
     ·动词参与者角色第22-24页
     ·"V给"句构式的论元角色第24-25页
     ·动词角色与"V给"构式论元角色的熔合第25-27页
     ·动词意义和"V给"句构式意义的关系第27-28页
     ·"V给"句构式的多义性第28-30页
     ·"V给"句构式的部分能产性第30页
   ·"V给"句构式与相关构式的联接第30-36页
     ·双宾语句构式浅析第31-33页
     ·转移终点构式浅析第33页
     ·受益者介词结构构式浅析第33-34页
     ·相关构式间的联接第34-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V给"句的产生机制与动因第37-55页
   ·引言第37页
   ·"V给"句的生成机制第37-51页
     ·"V给"句生成的历时依据第37-47页
     ·"V给"句生成的句法环境第47-50页
     ·"V给"句生成的语义制约第50-51页
     ·"V给"句生成的语音制约第51页
   ·"V给"句产生的动因第51-54页
     ·认知动因第51-53页
     ·动补结构的类推作用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宿松话的双及物结构
下一篇: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及其相关词用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