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包装件跌落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9-26页 |
|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 ·需求分析 | 第19页 |
| ·设计思路 | 第19-20页 |
| ·系统总体方案 | 第20页 |
| ·微控制器方案选择 | 第20-21页 |
| ·单片机 | 第20-21页 |
| ·DSP | 第21页 |
| ·ARM 微处理器 | 第21页 |
| ·参数输入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 ·普通行列式扫描矩阵键盘 | 第21页 |
| ·基于IIC 总线键盘管理器件 | 第21-22页 |
| ·显示方案设计 | 第22页 |
| ·数码管显示器 | 第22页 |
| ·液晶显示器 | 第22页 |
| ·夹持旋转子系统方案设计 | 第22-24页 |
| ·跌落机夹持固定机构 | 第22-23页 |
| ·机械手 | 第23-24页 |
| ·高度提升系统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 ·标尺观测 | 第24页 |
| ·高度传感器 | 第24页 |
| ·光敏器件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包装六面体跌落方位控制算法 | 第26-31页 |
| ·跌落试验机性能要求 | 第26页 |
| ·跌落方位控制 | 第26-28页 |
| ·设计思路 | 第26-27页 |
| ·设计原理 | 第27-28页 |
| ·控制算法 | 第28-29页 |
| ·面跌落方位控制 | 第28页 |
| ·棱跌落方位控制 | 第28-29页 |
| ·角跌落方位控制 | 第29页 |
| ·算法检验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39页 |
| ·硬件系统构成 | 第31页 |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38页 |
| ·单片机选择 | 第31-32页 |
| ·控制面板设计 | 第32页 |
| ·键盘扫描电路设计 | 第32-34页 |
|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 ·夹持旋转电路设计 | 第35-37页 |
| ·高度提升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9-47页 |
| ·系统软件构成 | 第39页 |
| ·开发环境选择 | 第39-40页 |
| ·汇编语言 | 第39页 |
| ·C 语言 | 第39-40页 |
| ·跌落试验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0-46页 |
| ·IIC 总线与单片机通信程序设计 | 第41-42页 |
| ·键盘扫描与液晶显示程序设计 | 第42-44页 |
| ·参数处理程序设计 | 第44页 |
| ·步进电机控制及红外高度监测程序设计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 | 第47-55页 |
| ·实验目的 | 第47页 |
| ·实验内容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 ·实验条件 | 第47-48页 |
| ·实验步骤 | 第48-54页 |
| ·键盘输入与液晶显示实验 | 第48页 |
| ·参数处理实验 | 第48-49页 |
|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 第49-51页 |
| ·红外对管高度监控实验 | 第51页 |
| ·系统整体调试与实验 | 第51-5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5页 |
| ·创新点 | 第55页 |
| ·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