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基坑支护计算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如何考虑基坑作业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2章 侧方开挖对构隧道变形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13-21页 |
2.1 引言 | 第13-14页 |
2.2 盾构隧道的变形特征 | 第14-16页 |
2.2.1 盾构隧道的横向变形特征 | 第14-15页 |
2.2.2 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特征 | 第15-16页 |
2.3 盾构隧道刚度等效模型 | 第16页 |
2.3.1 盾构隧道横向刚度等效模型 | 第16页 |
2.3.2 盾构隧道纵向刚度等效模型 | 第16页 |
2.4 开挖引起隧道轴线上任一点的附加应力 | 第16-20页 |
2.5 开挖产生的隧道轴线任意一点附加变形 | 第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基本特征分析 | 第21-28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工程实测原型案例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3.3 影响隧道变形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23-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工程概况及基坑设计施工 | 第28-44页 |
4.1 工程简介 | 第28-29页 |
4.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31页 |
4.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 第29-30页 |
4.2.2 地层岩性 | 第30-31页 |
4.3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 第31-32页 |
4.3.1 不良地质 | 第31-32页 |
4.3.2 特殊岩上 | 第32页 |
4.4 地下水 | 第32-33页 |
4.5 基坑支护岩土设计参数 | 第33页 |
4.6 地下水控制 | 第33-34页 |
4.7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 第34-42页 |
4.7.1 设计原则 | 第34页 |
4.7.2 项目特点及安全等级 | 第34页 |
4.7.3 支护设计方案 | 第34-36页 |
4.7.4 支护设计参数 | 第36-38页 |
4.7.5 支撑结构主要施工步骤 | 第38页 |
4.7.6 其它 | 第38页 |
4.7.7 土方挖运方案 | 第38-39页 |
4.7.8 施工技术要求 | 第39-41页 |
4.7.9 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 | 第41-42页 |
4.8 应急预案 | 第42-44页 |
4.8.1 变形应急预案 | 第42-43页 |
4.8.2 地下水渗漏 | 第43页 |
4.8.3 流砂、管涌应急措施 | 第43页 |
4.8.4 结构漏水应急措施 | 第43-44页 |
第5章 邻地铁隧道的深基坑施工监测 | 第44-76页 |
5.1 监测方法 | 第44页 |
5.2 仪器及测点安装 | 第44-46页 |
5.3 监测系统建立 | 第46-47页 |
5.3.1 系统架构 | 第46页 |
5.3.2 通讯架构 | 第46-47页 |
5.3.3 系统建设流程 | 第47页 |
5.4 监测数据处理 | 第47-53页 |
5.4.1 数据处理的内容 | 第47-48页 |
5.4.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8-50页 |
5.4.3 辅助监测手段 | 第50-53页 |
5.4.4 监测频率及控制标准 | 第53页 |
5.5 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 第53-75页 |
5.5.1 监测过程概述 | 第53-54页 |
5.5.2 右线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 第54-66页 |
5.5.3 左线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 第66-75页 |
5.6 监测结论及建议 | 第75-76页 |
第6章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不利影响的对策研究 | 第76-81页 |
6.1 基坑及隧道安全评价标准 | 第76-78页 |
6.2 对策研究 | 第78-80页 |
6.2.1 选择合理的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 | 第78-79页 |
6.2.2 必要的加固措施 | 第79页 |
6.2.3 科学开挖方法 | 第79-80页 |
6.2.4 信息化施工方法 | 第8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7.1 结论 | 第81页 |
7.2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个人工作学习经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