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19-20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金融服务贸易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2.2.2 波特钻石理论 | 第22-23页 |
3.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23-35页 |
3.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23-25页 |
3.2 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25-26页 |
3.3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26-28页 |
3.4 银行核心资本 | 第28-30页 |
3.5 银行盈利能力 | 第30-32页 |
3.6 银行不良贷款率 | 第32-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其实证分析 | 第35-46页 |
4.1 因素分析 | 第35-38页 |
4.1.1 资本要素 | 第35页 |
4.1.2 人力资源 | 第35-36页 |
4.1.3 技术要素 | 第36页 |
4.1.4 金融服务需求 | 第36-37页 |
4.1.5 金融企业组织结构和竞争程度 | 第37页 |
4.1.6 相关和支持产业 | 第37页 |
4.1.7 金融市场开放度 | 第37-38页 |
4.1.8 政府政策 | 第38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38-46页 |
4.2.1 研究对象与指标选择 | 第38-39页 |
4.2.2 建立模型 | 第39-43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5.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 第46-51页 |
5.1 政府层面 | 第46-47页 |
5.1.1 扶持金融业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发展 | 第46页 |
5.1.2 建立政府协调机制 | 第46-47页 |
5.1.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 | 第47页 |
5.2 行业层面 | 第47-48页 |
5.2.1 健全并改革金融监管体系 | 第47-48页 |
5.2.2 促进发展混业经营模式 | 第48页 |
5.3 企业层面 | 第48-51页 |
5.3.1 健全金融服务业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 | 第48-49页 |
5.3.2 加快实施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 | 第49页 |
5.3.3 优化金融资产质量 | 第49-50页 |
5.3.4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