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数据挖掘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 | 第9页 |
1.2.2 数据挖掘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 第9-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压裂工程地质与压裂工艺特征 | 第15-25页 |
2.1 压裂工程地质特征 | 第15-19页 |
2.1.1 岩性特征 | 第15-16页 |
2.1.2 地应力及岩石力学特征 | 第16-17页 |
2.1.3 储层物性 | 第17页 |
2.1.4 温压特征 | 第17-18页 |
2.1.5 流体性质 | 第18-19页 |
2.1.6 储层敏感性特征 | 第19页 |
2.2 压裂工艺特征 | 第19-25页 |
2.2.1 压裂液 | 第19-20页 |
2.2.2 支撑剂 | 第20页 |
2.2.3 压裂工艺 | 第20-23页 |
2.2.4 压裂规模及施工参数 | 第23-25页 |
第3章 数据挖掘的数据库准备与方法优选 | 第25-35页 |
3.1 数据挖掘简介 | 第25-27页 |
3.1.1 数据挖掘的定义 | 第25页 |
3.1.2 数据挖掘的基本组件 | 第25-26页 |
3.1.3 数据挖掘的过程描述 | 第26-27页 |
3.2 压裂数据库的建立 | 第27-29页 |
3.2.1 数据库的基本内涵 | 第27页 |
3.2.2 勘探井压裂数据的特点 | 第27-28页 |
3.2.3 勘探井压裂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 | 第28-29页 |
3.3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 第29-32页 |
3.3.1 合层开采产量劈分模型 | 第30-31页 |
3.3.2 基本数据的归一化 | 第31-32页 |
3.4 数据挖掘算法比选 | 第32-35页 |
3.4.1 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 | 第32-33页 |
3.4.2 支持向量机算法的优越性 | 第33-35页 |
第4章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压裂工艺优化 | 第35-58页 |
4.1 基本思路 | 第35页 |
4.2 压裂井产量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 第35-40页 |
4.2.1 压裂井产量的影响因素剖析 | 第36页 |
4.2.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36-39页 |
4.2.3 研究区块实例分析 | 第39-40页 |
4.3 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 第40-50页 |
4.3.1 支持向量分类机原理 | 第41-44页 |
4.3.2 支持向量回归机原理 | 第44-46页 |
4.3.3 支持向量机理论在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4.3.4 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 第47-50页 |
4.4 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 第50-58页 |
4.4.1 最优化问题的提出 | 第50-52页 |
4.4.2 储层条件相似性问题 | 第52页 |
4.4.3 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方法的应用 | 第52-53页 |
4.4.4 优化结果的分析及验证 | 第53-58页 |
第5章 压裂工艺优化系统软件的开发 | 第58-74页 |
5.1 需求分析 | 第58页 |
5.2 系统架构 | 第58-59页 |
5.3 Access数据库与Matlab平台的链接过程 | 第59-62页 |
5.4 压裂工艺优化系统简介 | 第62-63页 |
5.5 压裂工艺优化系统功能及操作演示 | 第63-74页 |
5.5.1 选择数据库文件及数据库连接 | 第63-65页 |
5.5.2 数据查询功能 | 第65-66页 |
5.5.3 压后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功能 | 第66-67页 |
5.5.4 封隔方式推荐功能 | 第67-68页 |
5.5.5 压后产量预测功能 | 第68-72页 |
5.5.6 相似储层查找功能 | 第72-73页 |
5.5.7 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功能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建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