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碱液与页岩作用 | 第10-13页 |
1.2.2 泥页岩井壁失稳机理 | 第13-14页 |
1.3 存在的科学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论文亮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富有机质页岩井壁失稳潜在因素分析 | 第18-26页 |
2.1 四川盆地典型页岩气藏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2.2 富有机质页岩矿物组成与有机质 | 第19-22页 |
2.2.1 富有机质页岩矿物组成 | 第19-21页 |
2.2.2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成熟度 | 第21-22页 |
2.3 富有机质页岩裂缝特征 | 第22-23页 |
2.4 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碱液侵蚀页岩作用过程分析 | 第26-39页 |
3.1 碱液侵蚀对页岩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3.2 碱液侵蚀对页岩裂缝扩展的影响 | 第28-31页 |
3.2.1 碱液浸泡页岩 | 第28-30页 |
3.2.2 高pH值钻井液浸泡页岩 | 第30-31页 |
3.3 碱液对页岩黏土矿物的侵蚀作用 | 第31-34页 |
3.4 碱液对页岩水化膨胀的影响 | 第34-38页 |
3.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4-35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3.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5-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页岩碱液侵蚀动力学行为及工程响应特征 | 第39-50页 |
4.1 实验样品与方法 | 第39-41页 |
4.1.1 实验样品 | 第3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4.2 单矿物碱液侵蚀率 | 第41页 |
4.3 页岩碱液侵蚀动力学行为 | 第41-47页 |
4.3.1 pH值对碱液-页岩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2 温度对碱液-页岩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4.3.3 碱液-页岩作用机理 | 第45-47页 |
4.4 页岩碱液侵蚀工程响应特征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高pH值钻井液作用下页岩井壁失稳模式及控制方法 | 第50-65页 |
5.1 高pH值钻井液作用下页岩井壁失稳模式 | 第50-52页 |
5.1.1 页岩碱液侵蚀井壁失稳关键因素 | 第50-51页 |
5.1.2 碱液侵蚀页岩井壁失稳过程分析 | 第51-52页 |
5.2 钾离子弱化碱液侵蚀页岩作用能力评价 | 第52-60页 |
5.2.1 钾离子抑制页岩水化膨胀作用机理 | 第52-53页 |
5.2.2 实验样品与方法 | 第53页 |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5.3 页岩碱液侵蚀井壁失稳控制方法 | 第60-62页 |
5.4 现场实例分析 | 第62-64页 |
5.4.1 高pH值油基钻井液诱发页岩井壁失稳 | 第62页 |
5.4.2 合理控制钻井液pH值区间维护页岩井壁稳定 | 第62-63页 |
5.4.3 使用有利于维护页岩井壁稳定钻井液体系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建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