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学生论文

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及教育干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8页
    1.1 问题的缘起第10-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页
        1.3.2 现实意义第12页
    1.4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5页
        1.4.1 关于同伴交往意义的研究第12-13页
        1.4.2 关于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第13页
        1.4.3 关于同伴交往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3-14页
        1.4.4 关于同伴交往培养策略的研究第14-15页
        1.4.5 关于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第15页
    1.5 核心概念界定第15-16页
        1.5.1 同伴第15-16页
        1.5.2 同伴交往障碍第16页
        1.5.3 教育干预第16页
    1.6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7 研究的创新之处及重难点第17-18页
第二章 初中生同伴交往现状第18-30页
    2.1 研究设计与过程第18-19页
        2.1.1 研究对象第18页
        2.1.2 研究工具第18-19页
        2.1.3 研究过程第19页
    2.2 初中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存在的障碍分析第19-30页
        2.2.1 交往认知第20-22页
        2.2.2 交往情感第22-24页
        2.2.3 交往行为和技能第24-30页
第三章 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的原因探究第30-42页
    3.1 个体身心发展的限制第30-35页
        3.1.1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第30-31页
        3.1.2 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第31-34页
        3.1.3 不良的交往意识第34-35页
        3.1.4 缺乏交往机智第35页
    3.2 家庭教育欠缺第35-37页
        3.2.1 家庭背景对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影响第35-36页
        3.2.2 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影响第36-37页
        3.2.3 家庭氛围对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影响第37页
    3.3 学校教育薄弱第37-39页
        3.3.1 相对狭窄的交往空间第38页
        3.3.2 缺乏专门的交往教育第38-39页
        3.3.3 教师重视不足,师生缺乏交流第39页
    3.4 社会不良因素对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影响第39-42页
        3.4.1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影响第39-40页
        3.4.2 互联网对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影响第40页
        3.4.3 不良青少年亚文化对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影响第40-42页
第四章 初中生同伴交往的教育干预第42-54页
    4.1 初中生同伴交往的教育干预原则第42-43页
        4.1.1 理解与尊重相结合第42-43页
        4.1.2 发展与干预相结合第43页
        4.1.3 普遍与个别相结合第43页
    4.2 初中生同伴交往的教育干预内容第43-48页
        4.2.1 交往品德的培养第44-45页
        4.2.2 交往认知的调整第45-46页
        4.2.3 交往技能的提升第46-48页
    4.3 初中生同伴交往的教育干预途径第48-54页
        4.3.1 优化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往氛围第48-49页
        4.3.2 更新观念,丰富课堂交往结构第49-50页
        4.3.3 开设课程,传授交往基本礼仪和技能第50-51页
        4.3.4 关注心理,引导初中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第51-52页
        4.3.5 加强交流,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第52-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8页
    附录A 初中生同伴交往现状调查问卷第60-67页
    附录B 访谈提纲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下一篇: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与解决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