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前言 | 第7-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任务 | 第8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1.4.1 关于“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的研究 | 第8-10页 |
1.4.2 关于“媒介与体育”的研究 | 第10-11页 |
1.4.3 关于“女性与体育”的研究 | 第11-13页 |
1.4.4 关于媒介“传播功能”及“传播效果”的研究 | 第13-15页 |
1.4.5 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 | 第15-16页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6-1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2.2.2 案例分析法 | 第16页 |
2.2.3 对比分析法 | 第16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16-17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7-35页 |
3.1 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塑造的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3.1.1 女性的性别意识与体育的性别传播 | 第17-18页 |
3.1.2 媒介形象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3.1.3 媒介形象的传播过程与效果控制 | 第19-21页 |
3.2 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2页 |
3.2.1 媒介形象是女性运动员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体现 | 第21页 |
3.2.2 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具有独特的传播价值 | 第21-22页 |
3.3 当前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塑造的主流取向讨论 | 第22-28页 |
3.3.1 性别偏倚导致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不全面 | 第22-23页 |
3.3.2 职业发展失利导致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产生偏差 | 第23-25页 |
3.3.3 世俗审美情趣导致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失谐 | 第25-27页 |
3.3.4 媒介报道的“性感化”倾向导致女性运动员形象的“表面化” | 第27-28页 |
3.4 女性运动员良好媒介形象塑造的策略分析 | 第28-35页 |
3.4.1 基于媒体层面的策略 | 第28-30页 |
3.4.1.1 培养和强化媒介从业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 第28-29页 |
3.4.1.2 加强媒体对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的传播意识 | 第29页 |
3.4.1.3 专注运动成绩的提升,回归其运动员身份 | 第29-30页 |
3.4.2 基于女性运动员层面的策略 | 第30-35页 |
3.4.2.1 唤醒其自身的主体意识,提升媒介素养 | 第30-31页 |
3.4.2.2 全面提高自身修养,远离负面新闻事件 | 第31-33页 |
3.4.2.3 恰当使用社交媒体,主动传播正能量 | 第33-34页 |
3.4.2.4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提升话语权 | 第34-35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5-37页 |
4.1 结论 | 第35页 |
4.2 建议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