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概述 | 第9-12页 |
1.1.1 桥梁事故 | 第9-10页 |
1.1.2 启示 | 第10-12页 |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桥梁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4页 |
1.4 本文工程背景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超载运营下既有桥梁结构的荷载模型 | 第16-39页 |
2.1 新旧规范中汽车荷载 | 第16-21页 |
2.1.1 新旧规范中的汽车荷载的比较 | 第16-17页 |
2.1.2 新旧规范中冲击系数的比较 | 第17-18页 |
2.1.3 考虑桥面不平整度的冲击系数的取值 | 第18-21页 |
2.2 桥梁超载 | 第21-23页 |
2.2.1 超载与超限的区别 | 第21-22页 |
2.2.2 桥梁限载 | 第22-23页 |
2.3 超载运营下汽车荷载模型 | 第23-39页 |
2.3.1 常用随机过程概率模型 | 第23-27页 |
2.3.2 超载运营下的车辆荷载概率模型 | 第27-37页 |
2.3.3 车辆荷载模型拟定 | 第37-39页 |
3 超载运营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抗力模型研究 | 第39-49页 |
3.1 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主要病害 | 第39-41页 |
3.2 超载运营对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的危害分析 | 第41-43页 |
3.2.1 超载对桥面系的危害 | 第41-42页 |
3.2.2 超载对行车道板的危害 | 第42-43页 |
3.2.3 超载对主要受力构件的危害 | 第43页 |
3.3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力模型 | 第43-49页 |
3.3.1 混凝土劣化模型 | 第43-44页 |
3.3.2 钢筋锈蚀的计算模型 | 第44-46页 |
3.3.3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粘结力的变化 | 第46-47页 |
3.3.4 抗力概率模型 | 第47-49页 |
4 超载运营下汽车荷载效应概率模型 | 第49-55页 |
4.1 新旧规范中汽车荷载效应值比较 | 第49-50页 |
4.2 实测车辆荷载与桥梁设计荷载效应值比较 | 第50-51页 |
4.3 桥梁恒载效应概率模型 | 第51-52页 |
4.4 超载运营下汽车荷载效应概率模型 | 第52-55页 |
4.4.1 影响线加载计算荷载效应值 | 第52-53页 |
4.4.2 超载下汽车荷载效应的概率模型 | 第53-54页 |
4.4.3 评估基准期内汽车荷载效应的最大值分布 | 第54-55页 |
5 超载运营对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安全性影响分析 | 第55-81页 |
5.1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分析方法(验算点法) | 第55-57页 |
5.2 桥梁基本概况 | 第57-59页 |
5.3 结构承载力计算 | 第59-67页 |
5.3.1 活载影响修正系数ξ_q | 第59-62页 |
5.3.2 结构承载力计算 | 第62-67页 |
5.4 超载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安全性影响分析 | 第67-75页 |
5.4.1 荷载效应计算 | 第67-69页 |
5.4.2 抗力计算 | 第69-70页 |
5.4.3 正常运营下结构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70-72页 |
5.4.4 超载运营下结构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72-75页 |
5.5 超载对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安全性影响分析 | 第75-81页 |
5.5.1 定陇公路转体2 | 第75-77页 |
5.5.2 加固后控制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 第77-78页 |
5.5.3 加固后行车道板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78-8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 文献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