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5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2 树脂微球的概述 | 第14-36页 |
1.2.1 树脂微球的制备 | 第14-22页 |
1.2.2 功能化树脂微球的制备 | 第22-30页 |
1.2.3 树脂微球的应用 | 第30-36页 |
1.3 肺癌标志物的研究 | 第36-44页 |
1.3.1 肺癌标志物的总述 | 第36-37页 |
1.3.2 基因类型的肺癌标志物 | 第37-38页 |
1.3.3 蛋白质类型的肺癌标志物 | 第38-40页 |
1.3.4 检测肺癌标志物的方法 | 第40-44页 |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44-4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44-4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6页 |
第二章 几种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56-77页 |
2.1 引言 | 第56-5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7-60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57页 |
2.2.2 仪器和设备 | 第57-58页 |
2.2.3 树脂微球的制备 | 第58-59页 |
2.2.4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59-60页 |
2.2.5 表征 | 第6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2页 |
2.3.1 树脂微球的制备 | 第60页 |
2.3.2 树脂微球的SEM表征 | 第60-62页 |
2.3.3 反应单体的量对树脂微球的影响 | 第62-63页 |
2.3.4 树脂微球的电子能谱表征 | 第63-64页 |
2.3.5 树脂微球的FT-IR表征 | 第64-65页 |
2.3.6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制备过程 | 第65-66页 |
2.3.7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SEM表征 | 第66-67页 |
2.3.8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TEM表征 | 第67-68页 |
2.3.9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电子能谱表征 | 第68-69页 |
2.3.10 不同HAuCl_4的量对AuNPs/PDR复合微球的影响 | 第69-70页 |
2.3.11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FT-IR表征 | 第70-7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第三章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肺癌标志物的检测研究 | 第77-96页 |
3.1 引言 | 第77-7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8-82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78页 |
3.2.2 仪器和设备 | 第78-79页 |
3.2.3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79页 |
3.2.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79-80页 |
3.2.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优化 | 第80-81页 |
3.2.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不同浓度的CEA | 第81页 |
3.2.7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81-82页 |
3.2.8 酶标仪检测实际血样中的CEA | 第82页 |
3.2.9 表征 | 第8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2-93页 |
3.3.1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过程 | 第82-83页 |
3.3.2 电化学表征免疫传感器的制备过程 | 第83-85页 |
3.3.3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和AuNPs/SiO_2球的电化学比较 | 第85-86页 |
3.3.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SEM表征 | 第86-87页 |
3.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87-89页 |
3.3.6 在缓冲液中检测CEA | 第89-90页 |
3.3.7 在血清中检测CEA | 第90-91页 |
3.3.8 电化学分析法和ELISA的比较 | 第91-92页 |
3.3.9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选择性 | 第92-9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第四章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在检测两种肺癌标志物中的电化学研究 | 第96-110页 |
4.1 引言 | 第96-9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7-101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97页 |
4.2.2 仪器和设备 | 第97-98页 |
4.2.3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98页 |
4.2.4 PB/AuNPs/TCCR和TB/AuNPs/TCCR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98-99页 |
4.2.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99页 |
4.2.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优化 | 第99-100页 |
4.2.7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不同浓度的CEA和NSE | 第100页 |
4.2.8 酶标仪检测血清样品中的CEA和NSE | 第100-101页 |
4.2.9 表征 | 第10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07页 |
4.3.1 PB和TB标记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表征 | 第101-102页 |
4.3.2 多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过程 | 第102-103页 |
4.3.3 电化学信号分子的选择 | 第103-104页 |
4.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104-105页 |
4.3.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CEA和NSE的分析性能 | 第105-106页 |
4.3.6 电化学分析法和ELISA的比较 | 第106-107页 |
4.3.7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重现性 | 第10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SERS标记的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探针用于免疫检测 | 第110-131页 |
5.1 引言 | 第110-11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1-117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111-112页 |
5.2.2 仪器和设备 | 第112页 |
5.2.3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112-113页 |
5.2.4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SERS基底的制备 | 第113-114页 |
5.2.5 CEA探针的构建 | 第114-115页 |
5.2.6 多重检测探针的构建 | 第115-116页 |
5.2.7 表征 | 第116-11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7页 |
5.3.1 四种SERS标记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比较研究 | 第117-120页 |
5.3.2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和金纳米颗粒的SERS研究 | 第120-122页 |
5.3.3 AuNPs/PDR作为SERS基底对4-MBA的检测 | 第122页 |
5.3.4 AuNPs/PDR作为SERS基底对NBA的检测 | 第122-123页 |
5.3.5 CEA的SERS免疫检测 | 第123-125页 |
5.3.6 SERS免疫探针的多重检测 | 第125-12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1页 |
第六章 电化学和SERS双模式联合检测肺癌标志物的研究 | 第131-154页 |
6.1 引言 | 第131-133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33-138页 |
6.2.1 材料与试剂 | 第133页 |
6.2.2 仪器和设备 | 第133-134页 |
6.2.3 金纳米树脂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134页 |
6.2.4 多重检测探针的构建 | 第134-135页 |
6.2.5 AuNPs/AAR复合微球SERS基底的制备 | 第135-136页 |
6.2.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优化 | 第136页 |
6.2.7 酶标仪检测血清样品中的CEA和CK-19 | 第136-137页 |
6.2.8 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137页 |
6.2.9 表征 | 第137-13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38-151页 |
6.3.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 第138-139页 |
6.3.2 电化学表征免疫传感器的制备过程 | 第139-141页 |
6.3.3 电化学信号分子的选择 | 第141-142页 |
6.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142-143页 |
6.3.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143-144页 |
6.3.6 基于SERS技术的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 第144-145页 |
6.3.7 NBA和THI的SERS表征 | 第145-146页 |
6.3.8 SERS基底对NBA和THI的检测 | 第146-148页 |
6.3.9 SERS免疫传感器检测CEA和CK-19的分析性能 | 第148-149页 |
6.3.10 免疫传感器和ELISA的测试结果比较 | 第149-150页 |
6.3.11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 第150-15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4-157页 |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57-160页 |
致谢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