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结构振动控制算法及优化设计 | 第14-18页 |
1.2.1 控制算法 | 第14-17页 |
1.2.2 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 第17-18页 |
1.3 形状记忆合金 | 第18-22页 |
1.3.1 形状记忆合金的工作机理 | 第18-20页 |
1.3.2 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 | 第20-21页 |
1.3.3 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简介 | 第21-22页 |
1.4 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1.4.1 形状记忆合金用于结构振动被动控制 | 第23页 |
1.4.2 形状记忆合金用于结构振动主动控制 | 第23-24页 |
1.4.3 形状记忆合金用于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 | 第24页 |
1.4.4 形状记忆合金用于结构智能控制 | 第24-25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SMA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27-55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奥氏体相SMA丝材超弹性力学性能试验 | 第27-45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2.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27-28页 |
2.2.3 试验内容和步骤 | 第28-30页 |
2.2.4 主要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45页 |
2.3 马氏体相SMA丝材恢复力性能试验 | 第45-54页 |
2.3.1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2.3.2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45-46页 |
2.3.3 试验内容和步骤 | 第46-47页 |
2.3.4 马氏体相SMA丝材温度特性测试 | 第47-48页 |
2.3.5 主要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SMA材料的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 | 第55-75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基于唯象理论的Tanaka系列本构模型 | 第55-62页 |
3.2.1 Tanaka本构模型 | 第55-57页 |
3.2.2 Liang-Roger本构模型 | 第57页 |
3.2.3 Brinson本构模型 | 第57-62页 |
3.3 基于Brinson本构模型的一维恢复力公式 | 第62-64页 |
3.4 奥氏体相SMA本构关系的数值模拟 | 第64-72页 |
3.4.1 超弹性SMA本构模型 | 第64页 |
3.4.2 超弹性Brinson分段线性本构模型 | 第64-65页 |
3.4.3 SMA简化本构模型 | 第65-66页 |
3.4.4 速率相关型简化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66-71页 |
3.4.5 数值模拟 | 第71-72页 |
3.5 马氏体相SMA本构模型 | 第72-74页 |
3.5.1 形状记忆Brinson分段线性本构模型 | 第72-73页 |
3.5.2 形状记忆Brinson分段线性恢复力模型 | 第73-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优化设计方法 | 第75-97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SMA神经网络本构模型 | 第75-87页 |
4.2.1 人工神经网络工作原理 | 第75-77页 |
4.2.2 BP网络算法原理 | 第77-80页 |
4.2.3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网络算法 | 第80-82页 |
4.2.4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奥氏体相SMA神经网络本构模型 | 第82-87页 |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 | 第87-91页 |
4.3.1 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必要性 | 第87-88页 |
4.3.2 遗传算法 | 第88页 |
4.3.3 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器数量和位置优化设计 | 第88-91页 |
4.4 被动控制等效最优控制系统数值仿真 | 第91-95页 |
4.4.1 仿真模型 | 第91-92页 |
4.4.2 地震波选取 | 第92页 |
4.4.3 基于奥氏体相SMA的空间杆系结构被动控制系统仿真 | 第92-9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5章 空间杆系结构智能控制及算法实现研究 | 第97-115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97-98页 |
5.2.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97页 |
5.2.2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 第97-98页 |
5.2.3 模糊控制器的维数 | 第98页 |
5.3 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98-100页 |
5.3.1 模糊化运算 | 第98页 |
5.3.2 数据库 | 第98-99页 |
5.3.3 规则库 | 第99-100页 |
5.3.4 模糊推理 | 第100页 |
5.3.5 清晰法处理 | 第100页 |
5.4 基于马氏体相SMA的空间杆系结构主/被动混合控制系统仿真 | 第100-113页 |
5.4.1 基于Mamdani推理模型的模糊控制分析 | 第100-106页 |
5.4.2 基于Sugeno推理模型的模糊控制分析 | 第106-109页 |
5.4.3 触发开关控制系统设计 | 第109-11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6章 形状记忆合金振动控制试验研究 | 第115-133页 |
6.1 引言 | 第115页 |
6.2 试验模型与原理 | 第115-117页 |
6.2.1 试验模型 | 第115-116页 |
6.2.2 试验原理与流程 | 第116-117页 |
6.3 SMA控制装置与布置方案 | 第117-118页 |
6.3.1 SMA装置 | 第117页 |
6.3.2 SMA装置布置方案 | 第117页 |
6.3.3 传感器布置 | 第117-118页 |
6.4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案 | 第118-122页 |
6.4.1 振动台系统特性 | 第118-119页 |
6.4.2 试验其它设备 | 第119-120页 |
6.4.3 仿真控制系统 | 第120页 |
6.4.4 试验选用地震波 | 第120-121页 |
6.4.5 试验工况 | 第121-122页 |
6.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2-130页 |
6.5.1 无控方案与随机布设被动控制方案试验结果 | 第122-124页 |
6.5.2 无控方案与优化布设被动控制方案试验结果 | 第124-127页 |
6.5.3 无控方案与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案试验结果 | 第127-130页 |
6.5.4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分析 | 第13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0-13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7页 |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33-134页 |
7.2 相关工作展望 | 第134-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8页 |
专利申请情况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