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授权下市场竞争对评级质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4-19页 |
一、选题的提出 | 第14-1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内容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一、内容安排 | 第26-2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8-30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9-30页 |
第二章 中国债券信用评级情况概述 | 第30-50页 |
第一节 中国债券信用评级的发展历史 | 第30-34页 |
一、概念引入阶段(1987~1992年) | 第30-31页 |
二、清理整合阶段(1992~1997年) | 第31-33页 |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中国政府授权式债券发行的特点 | 第34-41页 |
一、行政审批是债券发行的前提条件 | 第35-36页 |
二、控制偿债风险是审批的重要内容 | 第36-39页 |
三、信用评级是债券发行的必备文件 | 第39-40页 |
四、评级高低是审批结果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中国债券发行评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50页 |
一、多头监管导致评级行业令出多门 | 第41-44页 |
二、风险控制架空了信用评级的作用 | 第44-46页 |
三、资质认定缺少对声誉的要求 | 第46-48页 |
四、监督惩罚机制长期流于形式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市场竞争机制及政府授权的影响 | 第50-70页 |
第一节 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 | 第50-60页 |
一、不对称信息与信用评级 | 第50-54页 |
二、评级机构与发行人的决策分析 | 第54-58页 |
三、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 | 第58-60页 |
第二节 政府授权对竞争机制的影响 | 第60-68页 |
一、政府授权的根源 | 第60-62页 |
二、市场准入授权的影响 | 第62-65页 |
三、行政审批授权的影响 | 第65-68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实证方法与数据描述 | 第70-82页 |
第一节 实证研究思路 | 第70-73页 |
一、两个重要假设 | 第70-71页 |
二、实证分析思路 | 第71-73页 |
第二节 样本与变量 | 第73-78页 |
一、样本选择 | 第73-74页 |
二、变量定义 | 第74-78页 |
第三节 计量模型 | 第78-80页 |
一、回归模型 | 第78-79页 |
二、计量方法 | 第79-80页 |
第四节 数据来源与统计 | 第80-82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80页 |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市场竞争策略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82-97页 |
第一节 市场竞争与评级高估关系的验证 | 第82-87页 |
一、竞争对评级级别影响的直接检验 | 第82-84页 |
二、稳健性检验 | 第84-87页 |
第二节 评级机构的差别化级别竞争策略 | 第87-96页 |
一、以不同行政层级作区分 | 第87-92页 |
二、以是否有担保作区分 | 第92-96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市场进入者竞争策略的实证研究 | 第97-111页 |
第一节 市场进入者的激进评级策略 | 第97-103页 |
一、市场进入者的评级特点 | 第97-99页 |
二、市场进入者激进评级策略检验 | 第99-103页 |
第二节 市场进入者的差别化级别竞争策略 | 第103-110页 |
一、以不同行政层级作区分 | 第104-106页 |
二、以是否有担保作区分 | 第106-110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111-118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11-112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112-116页 |
一、推进监管体制改革 | 第112-114页 |
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 第114-116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