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军工企业的公司治理研究--以成发集团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4-19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2.1.1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4-15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6-19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3 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成发集团公司治理的变革与现状 | 第19-34页 |
3.1 初创期的公司治理 | 第19-21页 |
3.1.1“二五”计划中建厂 | 第19-21页 |
3.1.2 文革十年动乱岁月 | 第21页 |
3.1.3 改革开放前期 | 第21页 |
3.2 转轨期的公司治理 | 第21-23页 |
3.3 股改期的公司治理 | 第23-26页 |
3.3.1 外引内联成立三大合资公司 | 第23-24页 |
3.3.2 股份制试点成立新星电器股份公司 | 第24页 |
3.3.3 积极组建成发燃机股份有限公司 | 第24-26页 |
3.4 上市期的公司治理 | 第26-29页 |
3.5 公司治理现状 | 第29-34页 |
3.5.1 基本概况 | 第29-32页 |
3.5.2 治理结构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成发集团公司治理的问题及原因 | 第34-37页 |
4.1 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34-35页 |
4.1.1 国有股的持股比例过大 | 第34页 |
4.1.2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过小 | 第34页 |
4.1.3 高管的股权激励不足 | 第34-35页 |
4.1.4 股权集中度较高 | 第35页 |
4.2 独立董事缺位 | 第35页 |
4.3 监事会作用有限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 第37-46页 |
5.1 英国罗罗公司的经营经验 | 第37-40页 |
5.2 成发集团公司治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5.2.1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40-41页 |
5.2.2 优化混合所有制下的股权结构 | 第41-42页 |
5.2.3 加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 | 第42页 |
5.2.4 保证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 第42-44页 |
5.2.5 推进民品业务单元相对独立的运营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