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佤族牛头符号的所指变迁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论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有关佤族文化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有关佤族牛头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调查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调查地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论文关键概念 | 第16-19页 |
1.5.1 符号的能指、所指 | 第16-17页 |
1.5.2 变迁 | 第17-19页 |
第2章 佤族牛头符号的传统意指 | 第19-33页 |
2.1 宗教象征 | 第19-25页 |
2.1.1 图腾 | 第20-23页 |
2.1.2 祭物 | 第23-25页 |
2.2 地位象征 | 第25-28页 |
2.2.1 佤王尊位 | 第26-27页 |
2.2.2 牛头祭杖 | 第27-28页 |
2.3 财富象征 | 第28-33页 |
2.3.1 工具、货币、债务 | 第28-31页 |
2.3.2 门头饰物 | 第31-33页 |
第3章 作为民族身份标识的符号 | 第33-47页 |
3.1 服饰上的牛头 | 第34-42页 |
3.1.1 日常服装 | 第35-38页 |
3.1.2 包头上的牛头结 | 第38-40页 |
3.1.3 银饰中的牛头 | 第40-42页 |
3.2 节日中的牛头 | 第42-47页 |
3.2.1 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 | 第42-44页 |
3.2.2 新米节节徽 | 第44-47页 |
第4章 作为权力标识的符号 | 第47-60页 |
4.1 国家权力和民族权力 | 第48-53页 |
4.1.1 国徽和牛头 | 第49-51页 |
4.1.2 机关建筑上的牛头 | 第51-53页 |
4.2 海关边境建筑上的牛头的符号 | 第53-55页 |
4.2.1 永和口岸国门上的牛头昭示 | 第54-55页 |
4.3 公务员仪式着装上的牛头符号 | 第55-60页 |
4.3.1 民族小褂 | 第56-58页 |
4.3.2 “五套班子”与牛头小褂 | 第58-60页 |
第5章 作为地域标识的符号 | 第60-72页 |
5.1 地理标识 | 第61-64页 |
5.1.1 自然环境 | 第61-62页 |
5.1.2 资源分布 | 第62页 |
5.1.3 国界线的“虚”与“实” | 第62-64页 |
5.2 地点标识 | 第64-72页 |
5.2.1 佤族建筑中的牛头 | 第65-68页 |
5.2.2 佤族绘画中的牛头 | 第68-69页 |
5.2.3 佤族雕刻中的牛头 | 第69-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