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各种风俗专志论文--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关中区域现代化进程中的社火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2.1 国内相关研究第12-17页
        1.2.2 国外相关研究第17-18页
        1.2.3 简要评述第18页
    1.3 研究设计第18-2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页
        1.3.3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第21-24页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第24-3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4-31页
        2.1.1 现代化第24-26页
        2.1.2 关中第26-27页
        2.1.3 民俗第27-28页
        2.1.4 仪式第28-29页
        2.1.5 社火第29-31页
    2.2 理论依据第31-36页
        2.2.1 现代化理论第31-32页
        2.2.2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第32-33页
        2.2.3 符号互动论第33页
        2.2.4 文化变迁论第33-34页
        2.2.5 仪式理论第34-36页
第3章 关中地区社火概述第36-54页
    3.1 关中区域环境概述第36-43页
        3.1.1 自然地理环境第36-38页
        3.1.2 社会经济环境第38-40页
        3.1.3 人文环境第40-43页
    3.2 关中社火概述第43-54页
        3.2.1 关中社火简史第43-46页
        3.2.2 关中社火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第46-49页
        3.2.3 关中区域现代化进程中社火的发展状况及特点第49-54页
第4章 关中区域现代化进程中的社火变迁第54-68页
    4.1 关中社火仪式的变迁第54-62页
        4.1.1 社火流程的变化第54-56页
        4.1.2 社火表演人员构成的变化第56-59页
        4.1.3 社火表演道具的变化第59-61页
        4.1.4 社火表演内容的变化第61-62页
    4.2 关中社火功能的变迁第62-65页
        4.2.1 由娱神向娱人转变第63页
        4.2.2 经济功能的强化第63-64页
        4.2.3 教化功能的弱化第64页
        4.2.4 组织调解功能的降低第64-65页
    4.3 影响关中社火流变的因素分析第65-68页
        4.3.1 政治因素第65-66页
        4.3.2 经济因素第66页
        4.3.3 文化因素第66-67页
        4.3.4 社会因素第67-68页
第5章 社火对关中区域现代化的影响第68-76页
    5.1 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第68-69页
        5.1.1 传统民俗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第68-69页
        5.1.2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第69页
    5.2 社火对关中区域现代化的积极影响第69-72页
        5.2.1 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的组织和管理第69-70页
        5.2.2 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第70页
        5.2.3 有利于社火文化产业的发展第70-71页
        5.2.4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第71-72页
    5.3 社火对关中区域现代化的消极影响第72-76页
        5.3.1 “尊长”的传统不利于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第72页
        5.3.2 以农为本的生存环境阻碍了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72-73页
        5.3.3 神灵崇拜阻碍了思想观念的理性化第73页
        5.3.4 严格的仪式和道具不利于现代性元素的融入和发展第73-76页
第6章 关中区域现代化进程中社火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第76-82页
    6.1 关中社火面临的困境第76-78页
        6.1.1 社火艺术水平下降第76-77页
        6.1.2 社火演艺人员数量的减少第77页
        6.1.3 传统文本的流失第77页
        6.1.4 现代气息浓厚,传统意味淡化第77-78页
    6.2 关中社火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第78-82页
        6.2.1 加强宣传,增强民众对社火文化的保护意识第78-79页
        6.2.2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第79-80页
        6.2.3 建立社火文化传承中心,为民间社火艺人提供传承平台第80页
        6.2.4 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创新第80-82页
结语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附录第90-92页
致谢第92-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华琐园村“国际研学”项目与传统村落民间文化保护
下一篇:沧源佤族牛头符号的所指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