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比较分析法 | 第12-13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2 税源管理的概念及理论 | 第14-18页 |
2.1 税源管理 | 第14-15页 |
2.1.1 税源管理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税源管理的内容 | 第14-15页 |
2.1.3 基层国税的界定 | 第15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5-16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页 |
2.2.3 纳税遵从理论 | 第16-18页 |
3 我国基层国税税源管理概况 | 第18-23页 |
3.1 在属地化基础上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 | 第18-19页 |
3.2 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初见成效 | 第19-20页 |
3.2.1 建立上下级国税机关的纵向互动机制 | 第19页 |
3.2.2 建立各级国税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互动机制 | 第19-20页 |
3.3 税收分析侧重于重点税源企业 | 第20-21页 |
3.4 管理员的职能主要集中在税收管理 | 第21页 |
3.5 税源管理队伍力量有所加强 | 第21-22页 |
3.6 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 第22-23页 |
4 Q市国税税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2页 |
4.1 Q市国税税源管理的现状 | 第23-27页 |
4.1.1 Q市国税税源构成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4.1.2 税源管理的重要性得到强化 | 第25页 |
4.1.3 税源管理机构设置趋于合理 | 第25页 |
4.1.4 税源管理方式多样化 | 第25-26页 |
4.1.5 税源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加大 | 第26-27页 |
4.2 Q市国税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4.2.1 税收法治与地方税收计划之间存在矛盾 | 第27-28页 |
4.2.2 税源管理人员管理不科学 | 第28页 |
4.2.3 税源管理考核制度不健全 | 第28-29页 |
4.2.4 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 第29页 |
4.2.5 税收征管数据综合运用不力 | 第29页 |
4.2.6 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仍需完善 | 第29-32页 |
5 Q市国税税源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2-38页 |
5.1 税源管理观念陈旧 | 第32-33页 |
5.1.1 依法治税观念淡薄 | 第32页 |
5.1.2 税源管理观念落后 | 第32-33页 |
5.1.3 税源管理重在监控 | 第33页 |
5.2 绩效考核系统设置不科学 | 第33页 |
5.3 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匮乏 | 第33-34页 |
5.4 税源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34-36页 |
5.5 税收征管数据兼容度和共享度不高 | 第36-37页 |
5.5.1 内外部数据来源不足 | 第36页 |
5.5.2 数据共享存在人为壁垒 | 第36-37页 |
5.5.3 数据应用专业人才不足 | 第37页 |
5.6 税源管理岗责设置不明确 | 第37-38页 |
6 优化基层国税税源管理的对策 | 第38-50页 |
6.1 树立依法治税为核心的科学税收观 | 第38-40页 |
6.1.1 加快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修订 | 第38-39页 |
6.1.2 加强税法教育培训 | 第39页 |
6.1.3 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 第39页 |
6.1.4 增强执法监督约束 | 第39-40页 |
6.2 完善税源管理的制度建设 | 第40-41页 |
6.2.1 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建设 | 第40页 |
6.2.2 完善税源管理岗责体系 | 第40-41页 |
6.2.3 建立税源管理专业化考核制度 | 第41页 |
6.3 加强税源管理机制建设 | 第41-43页 |
6.3.1 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6.3.2 健全以营改增扩围后的行业特征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 第42-43页 |
6.4 进一步推进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 第43-44页 |
6.5 加强税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 第44-47页 |
6.5.1 加强新进公务员的岗前培训 | 第45页 |
6.5.2 提高税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 | 第45-46页 |
6.5.3 提高税源管理人员的数据应用水平 | 第46页 |
6.5.4 以服务优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 第46-47页 |
6.6 完善以纳税信用等级管理为基础的社会综合治税办法 | 第47-50页 |
6.6.1 提高纳税人的诚信纳税意识 | 第47页 |
6.6.2 加强纳税信用等级管理 | 第47-48页 |
6.6.3 完善社会综合治税办法 | 第48-5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