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理论意义第11页
        1.1.3 现实意义第11页
    1.2 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第11-12页
        1.2.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2.2 研究框架第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4页
    1.4 本文创新及不足第14-15页
2 我国城商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第15-21页
    2.1 银行业理财产品现状第15-16页
        2.1.1 理财增速降至历史最低第15-16页
        2.1.2 同业理财规模腰斩第16页
    2.2 城商行理财产品总体概况第16-17页
        2.2.1 理财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第16-17页
        2.2.2 理财规模增速大幅下滑第17页
    2.3 城商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分析第17-21页
        2.3.1 城商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分析第17-19页
        2.3.2 城商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分析第19-20页
        2.3.3 城商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分析第20-21页
3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发展水平分析第21-32页
    3.1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第21页
    3.2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的总体特征第21-23页
        3.2.1 发行产品数较上年大幅上涨第21-22页
        3.2.2 上市与非上市城商行、省内城商行间产品数差距大第22-23页
    3.3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分析第23-27页
        3.3.1 理财产品主要面向一般个人类投资者第23-24页
        3.3.2 非保本理财成为主流,同时兼顾自身特色第24-25页
        3.3.3 理财门槛低,投资期限短第25-27页
    3.4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分析第27-30页
        3.4.1 为覆盖负债成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资金向高收益资产倾斜第27-28页
        3.4.2 高门槛产品资产配置更加丰富多元第28-29页
        3.4.3 存续期短的产品更偏好流动性第29-30页
    3.5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现状与全国城商行对比第30-32页
4 基于SWOT的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问题分析第32-41页
    4.1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优势分析第32-33页
        4.1.1 产品供给多元化第32页
        4.1.2 产品渠道多样化第32-33页
    4.2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劣势分析第33-37页
        4.2.1 发展差异致使产品同质化,缺少客户细分第33-34页
        4.2.2 理财前台与后台部门协同缺乏效率第34-35页
        4.2.3 产品说明书及后期信息披露过于简短第35页
        4.2.4 资产运作差导致创新低于市场需求第35-36页
        4.2.5 部分银行专业人员素养不足第36-37页
    4.3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机会分析第37-38页
        4.3.1 资管新规全面推进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第37页
        4.3.2 个人理财市场需求巨大第37-38页
        4.3.3 科技进步带来的大数据技术第38页
    4.4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威胁分析第38-39页
        4.4.1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激烈竞争第38页
        4.4.2 道德隐患和潜在法律风险第38-39页
    4.5 SWOT分析小结第39-41页
5 京津冀城商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1-46页
    5.1 理财产品回归本质,丰富产品体系第41-42页
        5.1.1 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第41页
        5.1.2 丰富产品体系,发展净值化产品第41-42页
    5.2 建设系统化理财业务体系第42-44页
        5.2.1 制定客户细分标准,提供差异化服务第42-43页
        5.2.2 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第43页
        5.2.3 搭建数据信息平台,完善信息披露第43-44页
    5.3 完善理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专业人员培训第44-45页
        5.3.1 建立并严格执行风险预防与隔离机制第44页
        5.3.2 推行“理财经理+顾问”服务模式第44-45页
    5.4 培养树立“收益风险共担”理念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后记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Smart Beta策略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