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5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4页 |
2.1 乡村治理 | 第19-21页 |
2.1.1 乡村治理内涵 | 第19-20页 |
2.1.2 乡村治理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 利益相关者 | 第21页 |
2.3 利益协调 | 第21-22页 |
2.4 机制 | 第22-24页 |
2.4.1 机制的定义 | 第22-23页 |
2.4.2 机制的特征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乡村治理、利益协调机制及其辩证关系 | 第24-28页 |
3.1 乡村治理在当代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 第24-25页 |
3.1.1 人口空心化虚化了治理的主体 | 第24页 |
3.1.2 集体经济衰败弱化了治理的基础 | 第24-25页 |
3.1.3 维权不畅加剧了治理的张力 | 第25页 |
3.1.4 “苍蝇式”腐败侵蚀了治理的合法基础 | 第25页 |
3.2 村民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具有内在要求 | 第25-26页 |
3.2.1 从静态角度看 | 第25-26页 |
3.2.2 从动态角度看 | 第26页 |
3.3 乡村治理与构建村民利益协调机制的辩证关系 | 第26-28页 |
3.3.1 乡村治理有利于构建村民利益协调机制 | 第26-27页 |
3.3.2 构建村民利益协调机制可以有效推进乡村治理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武鸣区S镇村民利益协调机制的调研 | 第28-33页 |
4.1 武鸣S镇的经济社会情况 | 第28-29页 |
4.2 调研方案及其实施 | 第29-30页 |
4.2.1 调研目的及内容 | 第29页 |
4.2.2 调研方法 | 第29-30页 |
4.2.3 样本选取 | 第30页 |
4.3 调研的基本结论 | 第30-33页 |
第五章 乡村环境下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协调机制的影响因素 | 第33-43页 |
5.1 乡村环境下的利益相关者 | 第33-36页 |
5.1.1 村民 | 第33页 |
5.1.2 当地企业 | 第33-34页 |
5.1.3 村委会 | 第34页 |
5.1.4 当地政府 | 第34-36页 |
5.2 乡村环境下利益相关者诉求表达方式 | 第36-39页 |
5.2.1 村民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 | 第36页 |
5.2.2 当地企业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 | 第36-37页 |
5.2.3 村委会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 | 第37页 |
5.2.4 当地政府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 | 第37-39页 |
5.3 乡村环境下村民与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 | 第39-41页 |
5.3.1 村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39页 |
5.3.2 村民与当地企业的利益冲突 | 第39-40页 |
5.3.3 村民与村委会的利益冲突 | 第40页 |
5.3.4 村民与当地政府的利益冲突 | 第40-41页 |
5.4 乡村环境下利益相关者冲突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5.4.1 管理理念落后 | 第41页 |
5.4.2 民主参与不足 | 第41-42页 |
5.4.3 机制完善滞后 | 第42页 |
5.4.4 法制配套不健全 | 第42-43页 |
第六章 乡村治理视域下村民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策略 | 第43-51页 |
6.1 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6.1.1 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原则 | 第43页 |
6.1.2 注重公平正义原则 | 第43-44页 |
6.1.3 安定有序原则 | 第44页 |
6.2 基本思路 | 第44-46页 |
6.2.1 完善原有的利益协调机制 | 第44-45页 |
6.2.2 将乡村治理理念与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结合起来 | 第45-46页 |
6.3 对策建议 | 第46-51页 |
6.3.1 建立积极的利益引导机制,规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行为 | 第46-48页 |
6.3.2 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 | 第48页 |
6.3.3 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提高利益矛盾的化解能力 | 第48-49页 |
6.3.4 建立科学的利益约束机制,规范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 | 第49-50页 |
6.3.5 建立公正的利益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