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 问题意识 | 第7-8页 |
二 文献梳理 | 第8-10页 |
(一) 有关经济能人的制度研究 | 第8页 |
(二) 经济能人治村绩效研究 | 第8-9页 |
(三) 经济能人对基层民主的影响 | 第9页 |
(四) 关于经济能人的对策分析 | 第9-10页 |
三 研究框架 | 第1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五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一) 经济能人的界定 | 第11页 |
(二) 村庄治理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一 Y村社会经济形态 | 第13-15页 |
(一) 村庄记忆 | 第13页 |
(二) 个体经济 | 第13-15页 |
二 经济能人治村现象的形成 | 第15-19页 |
(一) 税费改革前的Y村治理现状 | 第15页 |
(二) 税改后经济能人当上新村长 | 第15-17页 |
(三) 小结:经济能人主政村庄的基础 | 第17-19页 |
1. 客观条件 | 第17-18页 |
2. 主观条件 | 第18-19页 |
三 经济能人治村的积极效应 | 第19-25页 |
(一) 小轴承转动强经济 | 第19-20页 |
(二) 新天地宜居小区 | 第20-21页 |
(三) 自掏腰包建设施 | 第21页 |
(四) 维护村庄的稳定 | 第21-22页 |
(五) 改变村庄早婚陋习 | 第22-25页 |
四 经济能人治理村庄的负效应 | 第25-30页 |
(一) 土地利益之争 | 第25页 |
(二) 人情礼往重朋情 | 第25-26页 |
(三) 不正当选举 | 第26-27页 |
(四) 政治排斥盛行 | 第27-28页 |
(五) 公共性消失 | 第28-30页 |
五 经济能人治理村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一) 村干部的经济人思维 | 第30页 |
(二) 传统人情礼俗的影响 | 第30页 |
(三) 村民民主意识淡薄 | 第30-31页 |
(四)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1-32页 |
六 关于经济能人治理村庄的思考 | 第32-36页 |
(一) 转变村庄治理观念,化解因土地争议引发的治理危机 | 第32-33页 |
(二) 培养村民共生情感,构建乡村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 | 第33页 |
(三)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不正当选举行为 | 第33-34页 |
(四) 提升政治素质,促进村民完成政治人的角色转变 | 第34页 |
(五) 优化治理主体关系,促进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