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婚姻研究—从唐律的视角探析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言 | 第11-18页 |
(一)选题的理由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2-17页 |
(三)论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一、婚姻缔结的法定条件 | 第18-46页 |
(一)必备条件 | 第18-26页 |
1.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 | 第18-21页 |
2.婚龄 | 第21-24页 |
3.婚书、私约和聘财 | 第24-26页 |
(二)限制条件 | 第26-43页 |
1.身份限制 | 第26-31页 |
2.亲属限制 | 第31-35页 |
3.时间限制 | 第35-38页 |
4.违法行为限制 | 第38-40页 |
5.其他限制 | 第40-43页 |
(三)其他条件 | 第43-46页 |
1.门第 | 第43-45页 |
2.财力 | 第45-46页 |
二、婚姻缔结的礼俗 | 第46-54页 |
(一)六礼 | 第46-49页 |
1.纳采 | 第46-47页 |
2.问名 | 第47页 |
3.纳吉 | 第47页 |
4.纳征 | 第47-48页 |
5.请期 | 第48-49页 |
6.亲迎 | 第49页 |
(二)其他婚姻礼俗 | 第49-54页 |
1.下婿 | 第49-50页 |
2.障车 | 第50-51页 |
3.却扇 | 第51-52页 |
4.见舅姑和三月庙见 | 第52-53页 |
5.其他婚俗 | 第53-54页 |
三、婚姻导致的主要人际关系 | 第54-63页 |
(一)夫妻关系 | 第54-58页 |
1.男尊女卑 | 第54-55页 |
2.夫妻法定一体 | 第55-58页 |
(二)儿媳与舅姑的关系 | 第58-59页 |
(三)父母子女关系 | 第59-63页 |
1.亲生父母子女关系 | 第59-61页 |
2.后继父母子女关系 | 第61-63页 |
四、婚姻的解除与重缔 | 第63-76页 |
(一)离婚 | 第63-71页 |
1.七出和三不去 | 第63-66页 |
2.义绝 | 第66-67页 |
3.和离 | 第67-68页 |
4.离婚后状况的变动 | 第68-71页 |
(二)再婚 | 第71-76页 |
1.再娶 | 第71-72页 |
2.再嫁 | 第72-74页 |
3.再婚的限制 | 第74-76页 |
五、婚姻实态与婚姻法律的冲突 | 第76-90页 |
(一)婚姻实态与法律冲突的表现 | 第76-87页 |
1.法定包办婚与现实自主婚 | 第76-78页 |
2.法定婚姻限制与违令婚姻实态 | 第78-83页 |
3.法定夫妻地位与现实善妒惧内之风 | 第83-85页 |
4.法定离异与违律去妻 | 第85-87页 |
(二)婚姻实态与法律冲突的原因 | 第87-90页 |
1.胡汉交流融合 | 第87-88页 |
2.儒家思想衰微 | 第88-90页 |
结语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后记 | 第98-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