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宋代旗帜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3-21页
    一、选题意义第13-14页
        (一)学术价值第13页
        (二)现实意义第13-14页
    二、相关研究状况第14-18页
        (一)有关宋代旗帜种类研究现状第14页
        (二)有关宋代旗帜管理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三)有关宋代旗帜功能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8-21页
        (一)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二)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一章 宋代旗帜的种类及名称数量第21-55页
    一、宋代以前旗帜的种类第21-24页
        (一)先秦时期旗帜的种类第21-22页
        (二)秦汉魏晋时期旗帜的种类第22-23页
        (三)隋唐时期旗帜的种类第23-24页
    二、宋代旗帜的种类第24-39页
        (一)旗第25-34页
        (二)纛第34-36页
        (三)幡第36-37页
        (四)黄麾第37-38页
        (五)铭旌第38-39页
        (六)其他第39页
    三、宋代旗帜名称数量考第39-52页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二章 宋代旗帜政治和军事功能第55-91页
    一、宋代旗帜的政治功能第56-72页
        (一)象征功能第56-62页
        (二)彰伟绩和昭文物功能第62-68页
        (三)仪卫功能第68-71页
        (四)传达官府政策第71-72页
    二、宋代旗帜的军事功能第72-88页
        (一)指挥功能第73-77页
        (二)祭祀功能第77-80页
        (三)军事标表功能第80-84页
        (四)传递军事信息功能第84-87页
        (五)军事警示和指示功能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91页
第三章 宋代旗帜的社会功能第91-107页
    一、传递商业信息第91-93页
        (一)传播店铺和商品信息第91-92页
        (二)标表物价第92-93页
    二、传递灾情第93-95页
        (一)传递城市火灾信息第93页
        (二)传递救荒信息第93-95页
    三、烘托表演气氛第95-98页
        (一)烘托文艺表演气氛第95页
        (二)烘托弄潮气氛第95-96页
        (三)烘托龙船争标、竞渡气氛第96-98页
    四、渲染节日气氛第98-100页
        (一)渲染立春气氛第98-99页
        (二)渲染重阳节气氛第99-100页
    五、指示风向第100-101页
    六、承载信仰第101-102页
    七、识别死者身份第102-103页
    八、标表心志第103-104页
    九、传递冤情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四章 宋代车旗和赐旗制度第107-131页
    一、宋代车旗制度第107-123页
        (一)宋代车旗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107-117页
        (二)宋代五辂车旗的政治含义第117-123页
    二、宋代赐旗制度第123-129页
        (一)群臣赐旗第124-126页
        (二)藩属国和外国赐旗第126-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五章 宋代旗帜管理制度第131-149页
    一、宋代旗帜的修造管理第131-136页
        (一)旗帜的修造机构第131-135页
        (二)旗帜的修造管理措施第135-136页
    二、宋代旗帜的存储第136-140页
        (一)旗帜存储机构第136-139页
        (二)旗帜的存储管理措施第139-140页
    三、宋代旗帜的使用第140-146页
        (一)政治旗帜的使用第140-144页
        (二)军事旗帜的使用第144-145页
        (三)社会旗帜的使用管制第145-146页
    本章小结第146-149页
第六章 宋代旗帜的评价第149-161页
    一、宋代旗帜的特点第149-152页
        (一)旗形制固定化第149-150页
        (二)纛和麾由毛羽旗向布帛旗转变第150页
        (三)北宋前期旗画章受道教影响较大第150-151页
        (四)旗帜种类增多第151-152页
    二、宋代旗帜的地位与影响第152-160页
        (一)宋代旗帜的历史地位第152-156页
        (二)宋代旗帜的影响第156-160页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结语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1页
    一、古籍部分第163-167页
    二、今人论著第167-171页
致谢第171-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时期华北伪军研究
下一篇:唐代婚姻研究—从唐律的视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