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白光LED简介 | 第11-13页 |
1.1.1 白光LED的发光原理 | 第11-12页 |
1.1.2 白光LED的主要实现方式 | 第12-13页 |
1.2 白光LED用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1.2.1 白光LED用传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2 白光LED用新型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创新性 | 第22-2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3 创新性 | 第22-25页 |
第二章 Eu~(3+)掺杂Lu_2(MoO_4)_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3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6页 |
2.1.1 Eu~(3+)掺杂的Lu_2(MoO_4)_3荧光粉的制备 | 第26页 |
2.1.2 Eu~(3+)掺杂的Lu_2(MoO_4)_3荧光粉的表征 | 第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2.2.1 Eu~(3+)掺杂的Lu_2(MoO_4)_3荧光粉的物相分析 | 第26-27页 |
2.2.2 Eu~(3+)掺杂的Lu_2(MoO_4)_3荧光粉的光谱分析 | 第27-29页 |
2.2.3 Eu~(3+)掺杂Lu_2(MoO_4)_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 第29-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Gd~(3+)对Lu_(1.95)(MoO_4)_3:0.05Eu~(3+)荧光粉的影响 | 第33-4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4页 |
3.1.1 样品制备 | 第34页 |
3.1.2 样品表征 | 第3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3.2.1 物相分析 | 第34-35页 |
3.2.2 Lu_(1.95)(MoO_4)_3: 0.05Eu~(3+)和Gd1.95(MoO_4)_3: 0.05Eu~(3+)的发光性能分析 | 第35-36页 |
3.2.3 Gd~(3+)对Lu_(1.95)(MoO_4)_3:0.05Eu~(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碳量子点的荧光特性及其在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41-51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1.1 实验材料概述 | 第42页 |
4.1.2 C-Dots的制备 | 第42页 |
4.1.3 金属离子的检测 | 第42-43页 |
4.1.4 样品表征 | 第43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4.2.1 C-Dots的光谱特性 | 第43-44页 |
4.2.2 C-Dots对金属阳离子的选择性检测 | 第44-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五章 紫外激发的新型白光LED荧光膜及其白光LED的封装 | 第51-57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5.1.1 C-Dots荧光材料的制备 | 第52页 |
5.1.2 白光LED荧光膜的制备过程 | 第52页 |
5.1.3 白光LED的封装 | 第52-53页 |
5.1.4 白光LED荧光膜的表征 | 第53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5.2.1 各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 第53页 |
5.2.2 荧光膜的光电性能 | 第53-54页 |
5.2.3 新型白光LED的光色性能 | 第54-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