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脂肪酶 | 第13-15页 |
1.1.1 脂肪酶简介 | 第13-14页 |
1.1.2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 第14-15页 |
1.2 脂肪酶的固定化 | 第15-20页 |
1.2.1 脂肪酶的固定化载体 | 第16-18页 |
1.2.2 脂肪酶的固定化方法 | 第18-20页 |
1.2.2.1 吸附法 | 第18页 |
1.2.2.2 结合法 | 第18-19页 |
1.2.2.3 交联法 | 第19-20页 |
1.2.2.4 包埋法 | 第20页 |
1.3 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3.1 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 | 第20-22页 |
1.3.2 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化学合成法 | 第22-23页 |
1.3.3 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酶法合成 | 第23-26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1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 | 第26-27页 |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产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重组菌的高密度发酵及酶的分离纯化 | 第33-43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4-38页 |
2.2.1 菌株 | 第34页 |
2.2.2 试剂 | 第34页 |
2.2.3 培养基及溶液配置 | 第34-35页 |
2.2.3.1 培养基配制 | 第34页 |
2.2.3.2 Ni柱亲和层析溶液配制 | 第34-35页 |
2.2.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5页 |
2.2.5 产脂肪酶重组菌株的高密度发酵 | 第35-37页 |
2.2.5.1 菌种培养 | 第35-36页 |
2.2.5.2 种子罐培养 | 第36页 |
2.2.5.3 发酵罐培养 | 第36页 |
2.2.5.4 生物量的测定 | 第36页 |
2.2.5.5 重组脂肪酶水解酶活检测 | 第36-37页 |
2.2.6 重组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 第37-38页 |
2.2.6.1 微滤 | 第37页 |
2.2.6.2 超滤 | 第37页 |
2.2.6.3 Ni柱亲和层析 | 第37页 |
2.2.6.4 透析 | 第37页 |
2.2.6.5 冷冻干燥 | 第37-38页 |
2.2.6.7 重组脂肪酶的水解酶活检测 | 第38页 |
2.2.6.8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2.2.6.9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2.3.1 产脂肪酶重组菌株的高密度发酵 | 第38-40页 |
2.3.2 重组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重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的固定化研究 | 第43-59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4-47页 |
3.2.1 试剂 | 第44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4页 |
3.2.3 物理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 | 第44-47页 |
3.2.3.1 固定化树脂的筛选 | 第45页 |
3.2.3.2 缓冲液p H对固定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3.3 酶液浓度对固定化的影响 | 第46页 |
3.2.3.4 温度对固定化的影响 | 第46页 |
3.2.3.5 物理吸附固定化进程 | 第46页 |
3.2.3.6 固定化酶操作稳定性 | 第46-47页 |
3.2.3.7 有机溶剂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 第47页 |
3.2.3.8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3.2.3.9 蛋白吸附率、固定化酶活力、残余酶活及产率的计算 | 第4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7页 |
3.3.1 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载体的选择 | 第47-50页 |
3.3.2 缓冲液的pH值对固定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3 温度对固定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4 酶液浓度对固定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5 固定化吸附进程曲线 | 第53-54页 |
3.3.6 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 | 第54-55页 |
3.3.7 固定化酶的有机溶剂耐受性 | 第55-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固定化脂肪酶在催化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中的应用研究 | 第59-74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9-64页 |
4.2.1 试剂 | 第59-60页 |
4.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0页 |
4.2.3 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的制备 | 第60页 |
4.2.4 维生素A的化学合成 | 第60-61页 |
4.2.5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反应条件优化 | 第61-64页 |
4.2.5.1 非水相体系的选择 | 第61页 |
4.2.5.2 萃取液水洗次数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5.3 反应体系中含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62页 |
4.2.5.4 底物摩尔比对脂肪酶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62页 |
4.2.5.5 固定化酶添加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5.6 底物浓度对反应初速度及产率的影响 | 第63页 |
4.2.5.7 温度对反应初速度及产率的影响 | 第63页 |
4.2.5.8 维生素A棕榈酸酯HPLC检测方法 | 第63-64页 |
4.2.5.9 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产率和反应初速度的计算 | 第64页 |
4.2.6 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 第6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4-72页 |
4.3.1 酯化反应体系的选择 | 第64-65页 |
4.3.2 萃取液水洗次数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3 反应体系中含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4 底物摩尔比对脂肪酶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5 固定化酶添加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6 底物浓度对反应初速度及产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4.3.7 温度对反应初速度及产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8 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总结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