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16页 |
| 1.1.1 “数学思考”深入教学 | 第10-11页 |
| 1.1.2 教材中“数学化”背景浓厚 | 第11-14页 |
| 1.1.3 “数学化思考”的提出 | 第14-16页 |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确立 | 第16-18页 |
| 1.2.1 研究思路的确立 | 第16-17页 |
| 1.2.2 研究方法的确立 | 第17-18页 |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1页 |
| 1.3.1 落实国家教育纲领性文件重要目标的需要 | 第18页 |
| 1.3.2 满足教学现状的需求 | 第18-19页 |
| 1.3.3 满足国家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 第19-21页 |
| 2 “数学化思考”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21-28页 |
| 2.1 “数学思考”与“数学化” | 第21-24页 |
| 2.1.1 “数学思考”过程中“数学化”的重要性 | 第21-23页 |
| 2.1.2 “数学化”过程中“数学思考”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 2.2 “数学化”与“数学思维” | 第24-26页 |
| 2.3 “数学化思考”与“数学思维”、“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 第26页 |
| 2.4 总结 | 第26-28页 |
| 3 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 第28-33页 |
| 3.1 数学思考 | 第28-29页 |
| 3.1.1“数学思考”的内涵 | 第28页 |
| 3.1.2“数学思考”的特征 | 第28-29页 |
| 3.2 数学思维 | 第29-30页 |
| 3.2.1“数学思维”的内涵 | 第29-30页 |
| 3.2.2“数学思维”的特征 | 第30页 |
| 3.3 基本活动经验 | 第30-31页 |
| 3.3.1“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 第30-31页 |
| 3.3.2“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 | 第31页 |
| 3.4 数学化 | 第31-33页 |
| 3.4.1“数学化”的内涵 | 第31-32页 |
| 3.4.2“数学化”的特征 | 第32-33页 |
| 4 “数学化思考”的理论探析 | 第33-42页 |
| 4.1 “数学化思考”的内涵分析 | 第33-39页 |
| 4.1.1 “数学化思考”的分类 | 第33-35页 |
| 4.1.2 反思是“数学化思考”过程中的重要成分 | 第35页 |
| 4.1.3 “数学化思考”所强化的主要思维方式 | 第35-39页 |
| 4.2 “数学化思考”的维度和层次分析 | 第39-42页 |
| 5 “数学化思考”的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 第42-62页 |
| 5.1 答题测试分析——以因式分解为例,探索学生的数学化思考能力 | 第42-55页 |
| 5.1.1 研究设计阶段 | 第42-45页 |
| 5.1.2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 5.1.3 研究启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考能力 | 第48-55页 |
| 5.2 课堂录像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化思考能力培养方式不同 | 第55-62页 |
| 5.2.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课堂录像分析过程 | 第55-56页 |
| 5.2.2 录像分析启示——根据学生“数学化思考”水平层次设计教学 | 第56-62页 |
| 6 结论及反思 | 第62-64页 |
| 6.1 结论 | 第62页 |
| 6.2 反思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附录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