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9-18页 |
一、盈余管理 | 第9-15页 |
二、退市制度 | 第15-17页 |
三、退市制度与盈余管理 | 第17页 |
四、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本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一、本文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盈余管理与退市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我国创业板的退市制度背景 | 第21-22页 |
一、创业板市场概述 | 第21页 |
二、创业板退市制度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一、“经济人”假设 | 第22-23页 |
二、契约理论 | 第23-24页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节 退市制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一、退市制度产生外部压力 | 第26页 |
二、退市压力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28-35页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8-31页 |
一、理论分析 | 第28-29页 |
二、研究假设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构建模型与变量选择 | 第31-34页 |
一、盈余管理的模型设定 | 第31-33页 |
二、退市制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样本选择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8页 |
一、研究样本的行业分布 | 第35-36页 |
二、样本统计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6-38页 |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第40-46页 |
一、退市制度效应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回归结果 | 第40-41页 |
二、退市制度效应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回归结果 | 第41-42页 |
三、退市制度对不同行业的盈余管理手段选择的影响回归 | 第42-46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6-5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一、退市制度出台后应计盈余管理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增加 | 第46页 |
二、退市制度出台后,不同行业的公司选择的盈余管理手段不同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一、加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监控和治理 | 第47-48页 |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8页 |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效力 | 第48-49页 |
四、加强盈余管理的惩处效应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局限 | 第50-51页 |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有一定偏差 | 第50页 |
二、模型缺陷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