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汽车零部件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5页 |
1.2.1 汽车控制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2.2 汽车零部件拓扑优化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3 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预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本文工作及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悬架控制臂载荷获取 | 第17-36页 |
2.1 悬架工作原理分析 | 第17-19页 |
2.1.1 悬架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1.2 控制臂概述 | 第18-19页 |
2.2 极限工况下轮胎接地力计算 | 第19-24页 |
2.2.1 典型极限工况选取 | 第19-20页 |
2.2.2 计算公式符号说明 | 第20-21页 |
2.2.3 轮胎接地力计算 | 第21-24页 |
2.3 随机路面分析 | 第24-27页 |
2.3.1 不确定性概述 | 第24页 |
2.3.2 随机路面描述 | 第24-27页 |
2.4 控制臂载荷获取 | 第27-35页 |
2.4.1 控制臂载荷获取方式 | 第27页 |
2.4.2 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简介 | 第27-29页 |
2.4.3 悬架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2.4.4 控制臂外球销点载荷计算 | 第32-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控制臂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 第36-58页 |
3.1 HyperWorks简介 | 第36-37页 |
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7-46页 |
3.2.1 建立边界模型 | 第37-38页 |
3.2.2 几何模型处理 | 第38-40页 |
3.2.3 划分网格 | 第40-44页 |
3.2.4 划分区域和定义属性 | 第44-46页 |
3.2.5 定义载荷和子工况 | 第46页 |
3.3 控制臂结构拓扑优化分析方法 | 第46-50页 |
3.3.1 拓扑优化概述 | 第46-47页 |
3.3.2 拓扑优化方法 | 第47-49页 |
3.3.3 SIMP插值理论 | 第49-50页 |
3.4 控制臂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 第50-57页 |
3.4.1 OptiStruct优化设计数学基础 | 第50-51页 |
3.4.2 OptiStruct拓扑优化设置 | 第51-52页 |
3.4.3 拓扑优化结果 | 第52-55页 |
3.4.4 优化结果重建模及性能对比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控制臂疲劳寿命预测 | 第58-74页 |
4.1 疲劳分析理论 | 第58-62页 |
4.1.1 疲劳定义及分类 | 第58-59页 |
4.1.2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第59-60页 |
4.1.3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60-62页 |
4.2 载荷谱获取 | 第62-65页 |
4.2.1 汽车常用工况选取 | 第62-63页 |
4.2.2 控制臂应力计算 | 第63-65页 |
4.3 控制臂疲劳寿命预测 | 第65-73页 |
4.3.1 计算S-N曲线 | 第65-69页 |
4.3.2 控制臂疲劳寿命估计 | 第69-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4-76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74页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