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滨海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以青岛滨海建筑为例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6页
    1.1 研究缘起第15-17页
        1.1.1 对建筑地域性的关注第15-16页
        1.1.2 自组织理论与建筑地域性第16页
        1.1.3 滨海建筑地域性的形成与发展第16-17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页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17-19页
        1.3.1 自组织理论背景下的滨海建筑地域性第17-18页
        1.3.2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界定第18-19页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9-24页
        1.4.1 自组织理论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2 滨海建筑地域性理论研究现状第20-24页
        1.4.3 自组织与滨海建筑地域性理论第24页
    1.5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6 论文研究框架第25-26页
第二章 自组织理论与建筑地域性第26-42页
    2.1 自组织理论基本概述第26-36页
        2.1.1 自组织理论的起源第26-27页
        2.1.2 自组织理论的内涵第27-28页
        2.1.3 自组织理论的构成第28-33页
        2.1.4 自组织与他组织第33-34页
        2.1.5 自组织理论的思维特征及其启示第34-36页
    2.2 对建筑地域性的认知第36-38页
        2.2.1 传统认知第36-37页
        2.2.2 地域性与现代地域主义第37-38页
        2.2.3 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联第38页
    2.3 自组织理论与建筑地域性的关联第38-41页
        2.3.1 自组织理论与建筑地域性的基本关联第38-40页
        2.3.2 自组织理论与建筑地域性的共同研究背景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滨海建筑地域性成因与表现第42-63页
    3.1 滨海建筑地域性形成原因第42-48页
        3.1.1 自然环境因素第42-46页
        3.1.2 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因素第46-47页
        3.1.3 社会经济因素第47-48页
    3.2 滨海建筑地域性特色表现第48-59页
        3.2.1 滨海建筑空间功能分区的地域性特色第48-54页
        3.2.2 滨海建筑空间层次的地域性特色第54-57页
        3.2.3 滨海建筑空间与城市内陆相比的地域性特色第57-59页
    3.3 国内外滨海城市建筑发展实例第59-62页
        3.3.1 尊重城市历史,新旧建筑共生第59-60页
        3.3.2 结合自然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第60-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滨海建筑地域性的自组织特征解析第63-70页
    4.1 滨海建筑地域性得以自组织的特征基础第63-66页
        4.1.1 滨海建筑地域性的本质第63-64页
        4.1.2 滨海建筑的复杂性第64-65页
        4.1.3 滨海空间的行为性第65-66页
    4.2 滨海建筑地域性的自组织推论第66-68页
        4.2.1 滨海建筑系统的自组织判定第66页
        4.2.2 滨海建筑系统的自组织特征第66-68页
    4.3 滨海建筑地域性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描述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青岛滨海建筑地域性的自组织特征探究第70-99页
    5.1 青岛滨海建筑生成的缘起、历史与文化第70-74页
        5.1.1 缘起第70-71页
        5.1.2 历史与文化第71-74页
    5.2 青岛滨海建筑的主要构成解析第74-88页
        5.2.1 青岛滨海建筑的历史发展第74-82页
        5.2.2 青岛东部新区滨海建筑地域特色第82-88页
    5.3 青岛滨海建筑地域性的自组织特征解析第88-97页
        5.3.1 开放的青岛滨海建筑系统第88-89页
        5.3.2 青岛滨海建筑的涨落与成核机制第89-90页
        5.3.3 青岛滨海建筑的竞争与协同第90-94页
        5.3.4 青岛滨海建筑的渐变与突变第94-96页
        5.3.5 青岛滨海建筑的相似与分形第96-97页
        5.3.6 青岛滨海建筑发展的复杂性第97页
    5.4 青岛滨海建筑地域性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第97-98页
    5.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问题与启示第99-104页
    6.1 当前青岛滨海建筑地域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99-101页
        6.1.1 历史街区改造与传统地域特色的流失第99-100页
        6.1.2 高楼林立的滨海空间第100-101页
    6.2 基于自组织的青岛滨海建筑地域设计原则第101-102页
        6.2.1 激发性原则第101页
        6.2.2 适度性原则第101-102页
        6.2.3 复杂性原则第102页
        6.2.4 参与性原则第102页
    6.3 建筑师的作用第102-103页
    6.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结语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场域状态的建筑内部空间“微城市”设计概念研究
下一篇:基于可达性的增城市古村落慢行绿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