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债转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及评价--哈燃气化工总公司债转股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2页
        1.2.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2-14页
        1.3.1 本文的创新第12页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2-14页
第2章 债转股政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第14-23页
    2.1 债转股政策首次实施的背景第14-15页
    2.2 我国债转股政策出台的动因第15-16页
        2.2.1 债转股的动因:企业角度分析第15页
        2.2.2 债转股的动因:银行角度分析第15-16页
    2.3 债转股的模式及分析第16-19页
        2.3.1 政府主导型债转股第16-18页
        2.3.2 银行主导型债转股第18-19页
    2.4 首次实施债转股的成效第19-20页
    2.5 债转股重启的背景第20-21页
    2.6 两次债转股实施差异第21-23页
第3章 哈燃气化工总公司简介第23-29页
    3.1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第23-24页
        3.1.1 城市燃气第23-24页
        3.1.2 化工产品第24页
        3.1.3 煤炭产品第24页
    3.2 企业资产负债表简介第24-25页
    3.3 债转股方案第25-26页
        3.3.1 债转股方案第一步第25-26页
        3.3.2 债转股方案第二步第26页
    3.4 公司发展现状第26-29页
        3.4.1 资产负债现状第26-27页
        3.4.2 损益现状第27页
        3.4.3 退出机制现状第27-29页
第4章 哈燃气化工总公司债转股案例分析第29-36页
    4.1 企业经营绩效指标的变化第29-32页
    4.2 股权结构的变化第32页
    4.3 债转股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第32-33页
        4.3.1 债转股增加了企业账面利润第32-33页
        4.3.2 债转股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第33页
        4.3.3 债转股改变了企业的财务目标第33页
    4.4 债转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第33-36页
        4.4.1 债转股股权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第33-34页
        4.4.2 债转股后风险依然集中于政府第34页
        4.4.3 内部治理结构没有得到改善第34-36页
第5章 债转股重启的对策建议第36-41页
    5.1 对于哈燃气化工总公司的建议第36-37页
        5.1.1 加速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和富余人员的分流第36页
        5.1.2 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第36-37页
        5.1.3 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第37页
    5.2 政府层面的建议第37-38页
        5.2.1 完善债转股的法律法规第37-38页
        5.2.2 拓宽债转股的股权退出机制第38页
        5.2.3 避免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第38页
    5.3 实施主体层面的建议第38-41页
        5.3.1 需要确定合适的债转股企业第38-39页
        5.3.2 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39-40页
        5.3.3 科学制定债转股的比例第40-41页
第6章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风险管理的村镇银行内部审计研究--以QL村镇银行为例
下一篇:基于ACD模型的黄金期货市场持续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