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编组站论文

基于运到时限的编组站车流接续优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运到时限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编组站车流接续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第15-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目标第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国内外铁路及物流行业运到时限实践分析第18-32页
    2.1 到时限概述第18-20页
        2.1.1 运到时限基本含义第18页
        2.1.2 货物运到时限计算方法第18-20页
    2.2 国内外铁路货物运到时限现状第20-24页
        2.2.1 国内铁路货物运到时限现状第20-22页
        2.2.2 国外铁路货物运到时限现状第22-24页
    2.3 国内外物流行业运到时限现状及实现技术第24-29页
        2.3.1 国内物流行业运到时限现状及实现技术第24-27页
        2.3.2 国外物流行业运到时限现状及实现技术第27-29页
    2.4 我国铁路发展运到时限的启示第29-31页
        2.4.1 国外铁路对我国铁路的启示第29-30页
        2.4.2 物流行业对我国铁路的启示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铁路货物运到时限相关因素分析第32-43页
    3.1 铁路货物运输过程分析第32-35页
        3.1.1 货物发送作业第32-33页
        3.1.2 货物途中作业第33-34页
        3.1.3 货物到达作业第34-35页
    3.2 到时限组成要素分析第35-39页
        3.2.1 货车车站停留时间第35-37页
        3.2.2 货物列车运行时间第37-38页
        3.2.3 货物列车正点率第38-39页
    3.3 铁路货物运到时限影响因素分析第39-40页
        3.3.1 货物自身因素第39-40页
        3.3.2 铁路技术装备因素第40页
        3.3.3 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因素第40页
        3.3.4 人的因素第40页
    3.4 运到时限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分配第40-42页
        3.4.1 分配依据第41页
        3.4.2 分配方法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基于运到时限的编组站车流接续优化方法第43-58页
    4.1 运到时限对编组站作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第43-45页
        4.1.1 货运改革后编组站作业变化第43-44页
        4.1.2 运到时限对编组站作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第44-45页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列车优先权确定第45-49页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及步骤第45-46页
        4.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列车优先权确定方法第46-49页
    4.3 基于运到时限的编组站车流接续优化模型第49-57页
        4.3.1 基本假设第49-50页
        4.3.2 模型参数说明第50-51页
        4.3.3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第51-53页
        4.3.4 模型求解复杂度分析第53-54页
        4.3.5 模型求解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算例分析第58-65页
结论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型轨道列车轮对缺陷识别研究
下一篇:减振型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