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增材制造技术概述 | 第9-10页 |
1.2 SLS技术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1.2.1 SLS设备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SLS材料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SLS成型工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梯度密度材料 | 第15-17页 |
1.3.1 梯度密度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梯度密度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4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2章 基于SLS的近似连续梯度密度制件加工工艺分析 | 第20-30页 |
2.1 SLS成型工艺 | 第20-25页 |
2.1.1 SLS成型原理 | 第20-21页 |
2.1.2 SLS成型工艺过程 | 第21-23页 |
2.1.3 SLS成型工艺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2 基于SLS成型的近似连续梯度密度制件工艺方法研究 | 第25-29页 |
2.2.1 单一材质的近似连续梯度密度零件 | 第25-26页 |
2.2.2 基于SLS的近似连续梯度密度制件加工工艺 | 第26-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SLS烧结件相邻层的影响分析 | 第30-47页 |
3.1 SLS粉床预热分析 | 第30-34页 |
3.1.1 热传递基本理论 | 第30页 |
3.1.2 预热粉床表面接受热流密度分析 | 第30-34页 |
3.2 SLS烧结件相邻层之间的影响试验 | 第34-40页 |
3.2.1 SLS粉床区域的选定 | 第34-35页 |
3.2.2 SLS烧结件热传递影响范围的确定 | 第35-37页 |
3.2.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7-38页 |
3.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3 SLS烧结件分层及厚度对邻层密度的影响试验 | 第40-43页 |
3.3.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1-42页 |
3.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3.4 SLS相邻烧结层功率密度补偿方案的建立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基于ABAQUS的SLS烧结件相邻层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47-57页 |
4.1 ABAQUS热分析 | 第47-49页 |
4.1.1 ABAQUS热分析步骤 | 第47-48页 |
4.1.2 材料的热物理参数 | 第48-49页 |
4.2 SLS相邻层的传热模型构建 | 第49-50页 |
4.2.1 模型假设 | 第49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49-50页 |
4.3 SLS烧结件相邻层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4.3.1 前处理 | 第51-52页 |
4.3.2 加载计算 | 第52-53页 |
4.3.3 后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基于SLS的近似连续梯度密度制件的加工 | 第57-75页 |
5.1 激光功率与烧结件密度的关系研究 | 第57-60页 |
5.1.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7-58页 |
5.1.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2 SLS相邻烧结层功率密度补偿系数研究 | 第60-64页 |
5.2.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60-62页 |
5.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3 近似连续梯度密度模型的烧结 | 第64-67页 |
5.3.1 模型的密度与功率离散化 | 第64-65页 |
5.3.2 功率密度补偿后模型的各层功率重设与烧结 | 第65-67页 |
5.4 近似连续梯度密度制件的各层密度测量 | 第67-73页 |
5.4.1 测量方案设计 | 第68-72页 |
5.4.2 测量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8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