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2 相关理论与实践概述 | 第12-27页 |
2.1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2.1.1 事业单位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2.1.2 编制管理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2.2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概念 | 第14-16页 |
2.2.1 事业单位的概念及特点 | 第14-15页 |
2.2.2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16页 |
2.3 行政管理角度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一般原则及方法 | 第16-18页 |
2.3.1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一般原则 | 第16-17页 |
2.3.2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一般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4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历史及沿革 | 第18-22页 |
2.4.1 筹备及初步管理时期(1949 年——1965 年) | 第18-20页 |
2.4.2 相对混乱时期(1976 年——1985 年) | 第20页 |
2.4.3 全面管理时期(1986 年——2003 年) | 第20-21页 |
2.4.4 规范与改革时期(2004 年至今) | 第21-22页 |
2.5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先进案例研究 | 第22-27页 |
2.5.1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先进案例分析 | 第22-24页 |
2.5.2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先进案例总结 | 第24-27页 |
3 LH市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27-45页 |
3.1 LH市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现状 | 第27-34页 |
3.1.1 LH市简介 | 第27页 |
3.1.2 LH市事业单位构成状况 | 第27-29页 |
3.1.3 LH市事业单位控编现状 | 第29-34页 |
3.2 LH市事业单位事业的机构编制管理现存问题 | 第34-40页 |
3.2.1 机构设置不科学 | 第34-36页 |
3.2.2 编制结构不合理 | 第36-37页 |
3.2.3 编制需求与增长不匹配 | 第37-38页 |
3.2.4 入编管理混乱 | 第38-39页 |
3.2.5 法人治理机制缺位 | 第39-40页 |
3.3 LH市事业单位事业的机构编制管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 第40-45页 |
3.3.1 忽略管理系统设计 | 第40-41页 |
3.3.2 管理思想保守 | 第41页 |
3.3.3 政策制定缺乏灵活性 | 第41-42页 |
3.3.4 管理方式落后 | 第42-43页 |
3.3.5 基层作用发挥受限 | 第43-45页 |
4 LH市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45-56页 |
4.1 LH市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改革的目标 | 第45-48页 |
4.1.1 管理理念去行政化 | 第45-46页 |
4.1.2 管理作为社会化 | 第46-47页 |
4.1.3 管理方式法制化 | 第47-48页 |
4.2 LH市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改革的原则 | 第48-50页 |
4.2.1 总量只减不增原则 | 第48页 |
4.2.2 存量充分调动原则 | 第48-49页 |
4.2.3“撤一建一”系统优化原则 | 第49-50页 |
4.3 调整LH市事业单位编制的管理措施 | 第50-52页 |
4.3.1 坚持实名制、透明化的编制管理程序 | 第50-51页 |
4.3.2 推进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改革 | 第51页 |
4.3.3 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监督检查 | 第51-52页 |
4.4 LH市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改革的保障措施 | 第52-56页 |
4.4.1 规范单位法人自治模式 | 第52-53页 |
4.4.2 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 | 第53-54页 |
4.4.3 建立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试点规章 | 第54页 |
4.4.4 推进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 | 第54-5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