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对个体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以食品安全议题为个案
|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 第5-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1 绪论 | 第13-3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23页 |
| 1.1.1 风险与风险社会 | 第13-18页 |
| 1.1.2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 第18-23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 1.2.1 风险感知的心理学研究路径 | 第25-28页 |
| 1.2.2 风险感知的社会-文化研究路径 | 第28-29页 |
| 1.2.3 媒介与风险的社会放大 | 第29-31页 |
| 1.3 基本问题 | 第31-33页 |
| 1.4 研究意义 | 第33-35页 |
| 1.5 研究流程 | 第35-37页 |
| 2 个体风险感知生成的媒介机制 | 第37-52页 |
| 2.1 媒介效果理论视角下的风险感知 | 第37-40页 |
| 2.2 信任与媒介可信度理论 | 第40-48页 |
| 2.2.1 信任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 第40-44页 |
| 2.2.2 媒介可信度与风险感知的关系 | 第44-48页 |
| 2.3 媒介信息处理模型 | 第48-51页 |
| 2.4 研究假设 | 第51-52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52-72页 |
| 3.1 变量设计 | 第52-56页 |
| 3.2 调查方法 | 第56-57页 |
| 3.3 数据处理 | 第57-61页 |
| 3.4 调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61-64页 |
| 3.5 推断性统计分析 | 第64-69页 |
| 3.6 小结 | 第69-72页 |
| 4 影响个体风险感知的媒体报道问题 | 第72-90页 |
| 4.1 问题探讨 | 第72-77页 |
| 4.1.1 风险议题的媒体报道 | 第72-73页 |
| 4.1.2 风险议题的新闻框架 | 第73-75页 |
| 4.1.3 食品安全议题的媒体报道 | 第75-77页 |
| 4.2 研究设计 | 第77-80页 |
| 4.2.1 样本选择 | 第77-79页 |
| 4.2.2 类目建构 | 第79-80页 |
| 4.2.3 信度检验 | 第80页 |
| 4.3 统计分析 | 第80-88页 |
| 4.3.1 样本情况描述 | 第80-83页 |
| 4.3.2 消息来源分析 | 第83-85页 |
| 4.3.3 新闻主体形象框架析 | 第85-86页 |
| 4.3.4 新闻结构框架 | 第86-88页 |
| 4.4 小结 | 第88-90页 |
| 5 影响个体风险感知的新闻生产问题 | 第90-122页 |
| 5.1 问题探讨 | 第90-96页 |
| 5.1.1 作为工作模式的新闻常规 | 第90-92页 |
| 5.1.2 新闻常规形成和实践的控制因素 | 第92-96页 |
| 5.2 资料收集方法 | 第96-99页 |
| 5.3 访谈材料的分析解读 | 第99-119页 |
| 5.3.1 媒体人眼中的食品问题 | 第99-100页 |
| 5.3.2 食品安全议题的新闻常规 | 第100-110页 |
| 5.3.3 食品安全议题的新闻常规实践及规制因素 | 第110-119页 |
| 5.4 小结 | 第119-122页 |
| 6 讨论:媒介研究视角下的个体风险感知 | 第122-139页 |
| 6.1 个体风险感知生成的媒体影响机制探讨 | 第122-126页 |
| 6.2 个体风险感知生成的媒体新闻报道问题 | 第126-130页 |
| 6.3 个体风险感知生成的媒体新闻生产问题 | 第130-132页 |
| 6.4 综合讨论 | 第132-134页 |
| 6.5 对策与建议 | 第134-136页 |
| 6.6 研究局限 | 第136-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8页 |
| 附录1:调查问卷 | 第148-154页 |
| 附录2:食品安全报道的编码表 | 第154-156页 |
| 附录3:访谈提纲 | 第156-158页 |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第158-159页 |
| 后记 | 第159-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