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5页 |
1.2.1 比热容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2 导热系数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2.3 线收缩系数的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2.4 沥青路面温度场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及混合料组成设计 | 第17-21页 |
2.1 原材料 | 第17-18页 |
2.1.1 水泥 | 第17页 |
2.1.2 集料 | 第17-18页 |
2.2 混合料组成设计 | 第18-20页 |
2.2.1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的选择 | 第18-19页 |
2.2.2 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的选择 | 第19-20页 |
2.3 成型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比热容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 | 第21-30页 |
3.1 比热容测试方法分析 | 第21-24页 |
3.1.1 比热容试验方法比选 | 第22页 |
3.1.2 比热容试验方法理论分析 | 第22页 |
3.1.3 散热修正试验原理分析 | 第22-23页 |
3.1.4 水泥稳定碎石比热容测试系统 | 第23-24页 |
3.1.5 水泥稳定碎石比热容测试系统标定 | 第24页 |
3.2 比热容试验步骤 | 第24-25页 |
3.3 试验方案 | 第25页 |
3.4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比热容测试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3.4.1 水泥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比热容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2 集料种类对水泥稳定碎石比热容的影响 | 第26页 |
3.4.3 混合料结构类型对水泥稳定碎石比热容的影响 | 第26页 |
3.4.4 含水率对水泥稳定碎石比热容的影响 | 第26-27页 |
3.4.5 试件养生龄期对水泥稳定碎石比热容的影响 | 第27页 |
3.5 水泥稳定碎石比热容预估公式 | 第27-29页 |
3.5.1 复合材料的线性效应 | 第27页 |
3.5.2 水泥稳定碎石比热容复合方程 | 第27-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 | 第30-36页 |
4.1 材料的导热系数试验方法分析 | 第30-32页 |
4.1.1 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比选 | 第30-31页 |
4.1.2 导热系数试验方法理论分析 | 第31-32页 |
4.1.3 试验仪器 | 第32页 |
4.2 试验方案 | 第32-33页 |
4.3 水泥稳定碎石导热系数测试 | 第33-35页 |
4.3.1 水泥稳定碎石导热系数测试步骤 | 第33页 |
4.3.2 水泥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4.3.3 集料种类对水泥稳定碎石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34页 |
4.3.4 混合料类型对水泥稳定碎石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34页 |
4.3.5 含水率对水泥稳定碎石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34页 |
4.3.6 龄期对水泥稳定碎石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34页 |
4.3.7 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线收缩系数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 | 第36-42页 |
5.1 线收缩系数概述 | 第36页 |
5.2 线收缩系数试验方法 | 第36页 |
5.3 试验方案及测试步骤 | 第36-39页 |
5.3.1 试验方案 | 第36页 |
5.3.2 仪器设备 | 第36-38页 |
5.3.3 试验步骤 | 第38-39页 |
5.3.4 线收缩系数公式 | 第39页 |
5.4 线收缩系数测试及分析 | 第39-41页 |
5.4.1 水泥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线收缩系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5.4.2 混合料类型对水泥稳定碎石线收缩系数的影响 | 第40页 |
5.4.3 起始温度和降温速率对水泥稳定碎石线收缩系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热物性参数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 | 第42-48页 |
6.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6.1.1 模型的相关假定及定解条件 | 第42-43页 |
6.1.2 边界条件的处理及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6.1.3 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6.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的计算 | 第44-4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8-49页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48页 |
7.2 研究建议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