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Ag和TiO2纳米粒子及其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和催化应用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4页
    1.1 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第13-14页
    1.2 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第14-17页
        1.2.1 概述第14-15页
        1.2.2 光催化降解第15-17页
        1.2.3 催化还原第17页
    1.3 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7-26页
        1.3.1 贵金属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第17-18页
        1.3.2 表面活性剂稳定第18页
        1.3.3 有机聚合物载体第18-19页
        1.3.4 金属氧化物载体第19-21页
        1.3.5 非金属氧化物载体第21-24页
        1.3.6 碳材料载体第24-26页
    1.4 二氧化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6-32页
        1.4.1 TiO_2的发展历程第27-28页
        1.4.2 纳米TiO_2的制备方法第28-29页
        1.4.3 纳米TiO_2的研究进展第29-32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二章 多核Ag@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第34-47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37页
        2.2.1 实验试剂第35-36页
        2.2.2 表征仪器第36页
        2.2.3 实验方法第36-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2.3.1 多核Ag@TiO_2纳米粒子表征第37-41页
        2.3.2 不同反应条件对Ag@TiO_2纳米粒子的影响第41-42页
        2.3.3 多核Ag@TiO_2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第42-44页
        2.3.4 Ag@TiO_2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第44-46页
    2.4 结论第46-47页
第三章 自刻蚀制备蛋黄壳结构的Ag@carbon纳米催化剂第47-63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50页
        3.2.1 实验试剂第48页
        3.2.2 表征仪器第48-49页
        3.2.3 实验方法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61页
        3.3.1 蛋黄壳Ag@carbon纳米粒子的表征第50-55页
        3.3.2 蛋黄壳Ag@carbon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第55-56页
        3.3.3 不同反应条件对Ag@carbon纳米粒子的影响第56-59页
        3.3.4 Ag@carbon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第59-61页
    3.4 结论第61-63页
第四章 蛋黄壳结构TiO_2中空微球及Ag/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第63-74页
    4.1 引言第63-64页
    4.2 实验部分第64-66页
        4.2.1 实验试剂第64页
        4.2.2 表征仪器第64-65页
        4.2.3 实验方法第65-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3页
        4.3.1 蛋黄壳结构TiO_2微球的表征第66-67页
        4.3.2 不同反应条件对TiO_2微球的影响第67-69页
        4.3.3 蛋黄壳结构TiO_2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第69-70页
        4.3.4 Ag/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第70-72页
        4.3.5 催化机理分析第72-73页
    4.4 结论第73-74页
第五章 花状及树枝状Ag纳米粒子的制备第74-81页
    5.1 引言第74-75页
    5.2 实验部分第75-76页
        5.2.1 实验试剂第75页
        5.2.2 表征仪器第75-76页
        5.2.3 实验方法第76页
    5.3 结果讨论第76-79页
        5.3.1 花状Ag纳米粒子的表征第76-77页
        5.3.2 不同合成条件对花状Ag颗粒的影响第77-78页
        5.3.3 树枝状Ag纳米粒子的表征第78-79页
        5.3.4 不同合成条件对树枝状Ag颗粒的影响第79页
    5.4 结论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102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硝化甘油交联改性双基推进剂基本性能研究
下一篇:9α-羟基-4-烯-3,17-雄甾二酮为原料的甾体皮质激素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