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畜禽养殖发展概述 | 第12页 |
1.2.1 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 第12页 |
1.2.2 产业规模化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 第12页 |
1.2.3 产业地位稳步提升 | 第12页 |
1.3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概述 | 第12-17页 |
1.3.1 对水体的污染 | 第12-14页 |
1.3.2 对农田土壤的污染 | 第14-15页 |
1.3.3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 第15-17页 |
1.4 生命周期评价涵义 | 第17-19页 |
1.4.1 生命周期评价简介 | 第17页 |
1.4.2 LCA的技术方法 | 第17-19页 |
1.4.3 生命周期评价的特征 | 第19页 |
1.5 生命周期评价在畜禽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5.1 国外生命周期评价在畜禽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2 国内生命周期评价在畜禽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6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畜禽养殖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 第23-28页 |
2.1 评价目标 | 第23页 |
2.2 评价范围的确定 | 第23-24页 |
2.3 饲养方式划分及数据来源 | 第24-28页 |
2.3.1 不同饲养方式的畜禽养殖量 | 第25-26页 |
2.3.2 畜禽产品产量 | 第26页 |
2.3.3 本研究数据来源 | 第26-28页 |
3 畜禽养殖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I) | 第28-48页 |
3.1 饲料作物种植阶段 | 第28-29页 |
3.1.1 化肥生产阶段 | 第28页 |
3.1.2 玉米、大豆、小麦种植阶段 | 第28-29页 |
3.1.3 豆粕生产阶段 | 第29页 |
3.2 饲料加工阶段 | 第29-30页 |
3.3 畜禽饲养阶段 | 第30-35页 |
3.3.1 生猪饲养阶段 | 第30-31页 |
3.3.2 肉牛饲养阶段 | 第31-32页 |
3.3.3 奶牛饲养阶段 | 第32-33页 |
3.3.4 肉鸡饲养阶段 | 第33-34页 |
3.3.5 蛋鸡饲养阶段 | 第34-35页 |
3.4 粪便处理阶段 | 第35-36页 |
3.5 屠宰阶段 | 第36页 |
3.6 运输阶段 | 第36页 |
3.7 清单分析结果 | 第36-42页 |
3.7.1 饲料作物种植阶段 | 第36-38页 |
3.7.2 饲料加工阶段的清单分析 | 第38-39页 |
3.7.3 畜禽饲养阶段的清单分析 | 第39-40页 |
3.7.4 粪便处理阶段的清单分析 | 第40-41页 |
3.7.5 屠宰阶段的清单分析 | 第41页 |
3.7.6 运输阶段的清单分析 | 第41-42页 |
3.8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 | 第42-48页 |
4 畜禽养殖的环境影响评价 | 第48-82页 |
4.1 畜禽污染物影响的特征化 | 第49-74页 |
4.1.1 全球变暖影响潜值分析 | 第50-56页 |
4.1.2 酸化影响潜值分析 | 第56-62页 |
4.1.3 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潜值分析 | 第62-68页 |
4.1.4 光化学氧化物形成影响潜值分析 | 第68-74页 |
4.2 畜禽环境影响潜值的标准化 | 第74-79页 |
4.2.1 生猪的标准化数值 | 第74-76页 |
4.2.2 奶牛的标准化数值 | 第76-79页 |
4.3 加权评估 | 第79-82页 |
5 畜禽养殖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的结果解释与比较 | 第82-92页 |
5.1 生命周期评价的结果解释 | 第82-83页 |
5.2 本研究结果与SimaPro软件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83-90页 |
5.2.1 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简介 | 第83-84页 |
5.2.2 选取对象 | 第84页 |
5.2.3 评价方法 | 第84页 |
5.2.4 三种饲养方式下的生猪养殖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 第84-89页 |
5.2.5 三种养殖方式下的生猪养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 第89-90页 |
5.3 SimaPro软件与本研究结果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