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1.2.1 高级氧化技术(AOPs,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 第12-14页 |
| 1.2.2 传统Fenton氧化法 | 第14页 |
| 1.2.3 电-Fenton氧化法 | 第14-17页 |
| 1.2.3.1 电-Fenton氧化法的基本原理 | 第14页 |
| 1.2.3.2 电-Fenton氧化法优缺点 | 第14-15页 |
| 1.2.3.3 电-Fenton氧化法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 1.2.3.4 电-Fenton氧化法的分类 | 第16-17页 |
| 1.2.3.5 电-Fenton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页 |
| 1.2.4 非均相电-Fenton氧化法 | 第17-21页 |
| 1.2.4.1 反应原理 | 第17页 |
| 1.2.4.2 特点 | 第17-18页 |
| 1.2.4.3 催化剂种类 | 第18-19页 |
| 1.2.4.4 载体种类 | 第19-21页 |
| 1.2.5 硝基苯 | 第21-23页 |
| 1.2.5.1 来源、性质与危害 | 第21页 |
| 1.2.5.2 去除方法 | 第21-23页 |
| 1.2.6 4-硝基酚 | 第23-25页 |
| 1.2.6.1 来源、性质与危害 | 第23-24页 |
| 1.2.6.2 去除方法 | 第24-25页 |
| 1.2.7 琼脂 | 第25-26页 |
| 1.2.8 活性炭负载铁离子的方法 | 第26-27页 |
| 1.2.8.1 浸渍法 | 第26页 |
| 1.2.8.2 原位合成法 | 第26-27页 |
| 1.2.9 沸石分子筛 | 第27-28页 |
| 1.2.9.1 沸石分子筛的结构特性 | 第27-28页 |
| 1.2.9.2 沸石分子筛离子交换的方法 | 第28页 |
| 1.3 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方法 | 第28-29页 |
| 1.3.1 气相色谱法 | 第29页 |
| 1.3.2 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 | 第29页 |
| 1.4 研究设想与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活性炭负载铁离子催化剂及降解硝基苯 | 第32-44页 |
|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 第32-36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2.1.2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 2.1.3 实验装置 | 第33页 |
| 2.1.4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 2.1.4.1 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 2.1.4.2 催化剂的制备与包覆 | 第34-35页 |
| 2.1.4.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36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 2.2.1 琼脂包覆浓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 2.2.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 2.2.3 pH值的影响 | 第40页 |
| 2.2.4 固相类Fenton氧化反应的证明 | 第40-4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异相电芬顿氧化降解 4-硝基酚 | 第44-68页 |
| 3.1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 第44-50页 |
| 3.1.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 3.1.2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 3.1.3 实验装置 | 第45-46页 |
| 3.1.4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 3.1.4.1 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 3.1.4.2 多孔碳素阴极的制备 | 第47-48页 |
| 3.1.4.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页 |
| 3.1.4.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8-50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0-67页 |
| 3.2.1 自制多孔碳素阴极的筛选 | 第50-51页 |
| 3.2.2 催化剂催化分解H_2O_2性能探究 | 第51-54页 |
| 3.2.2.1 初始H_2O_2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 3.2.2.2 催化剂加入量对H_2O_2分解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3.2.2.3 pH对H_2O_2分解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3.2.3 异相电-Fenton降解 4-硝基酚的影响因素 | 第54-59页 |
| 3.2.3.1 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 3.2.3.2 初始 4-硝基酚浓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3.2.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6-57页 |
| 3.2.3.4 外加Cl~-的影响 | 第57-58页 |
| 3.2.3.5 催化剂使用次数的影响 | 第58-59页 |
| 3.2.4 多种指标随时间的变化 | 第59-62页 |
| 3.2.4.1 体系pH值随时间的变化 | 第59-60页 |
| 3.2.4.2 铁离子浸出量随时间的变化 | 第60-61页 |
| 3.2.4.3 TOC随时间的变化 | 第61-62页 |
| 3.2.5 4-硝基酚降解产物与降解机理 | 第62-65页 |
| 3.2.5.1 降解产物 | 第62-63页 |
| 3.2.5.2 降解机理 | 第63-65页 |
| 3.2.6 有机氯化物的生成 | 第65-67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4.1 结论 | 第68-69页 |
| 4.2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