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重组工程介导的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敲入和表达

名词简写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综述第11-16页
    1.1 重组工程第11-13页
        1.1.1 重组工程简介第11-12页
        1.1.2 同源重组介导的染色体基因的修饰第12-13页
    1.2 麦芽糖结合蛋白的介绍和应用第13-14页
    1.3 TEV蛋白酶的介绍和应用第14-15页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5-16页
        1.4.1 意义第15页
        1.4.2 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TEV蛋白酶表达工程菌的构建第16-28页
    2.1 实验材料第17-19页
        2.1.1 所用的菌种和质粒以及所构建的菌种和质粒第17页
        2.1.2 引物合成与测序第17-18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18页
        2.1.4 主要试剂及溶液第18-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4页
        2.2.1 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第19-21页
        2.2.2 用于表达重组酶的质粒第21-22页
        2.2.3 用于重组HA-MBP-TEV-Cm-HA的相关克隆的构建第22页
        2.2.4 突变菌株的构建第22-23页
        2.2.5 菌株的表达和纯化第23-24页
    2.3 实验结果第24-27页
        2.3.1 重组克隆HA-MBP-TEV-Cm-HA的构建第24-25页
        2.3.2 突变菌株基因型的验证第25页
        2.3.3 融合蛋白的表达第25-26页
        2.3.4 融合蛋白的纯化第26-27页
    2.4 讨论第27-28页
第3章 TEV蛋白酶细胞内自剪切体系的构建第28-41页
    3.1 实验材料第29-31页
        3.1.1 所用的菌种和质粒以及所构建的菌种和质粒第29-30页
        3.1.2 引物合成与测序第30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0页
        3.1.4 主要试剂及溶液第30-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3.2.1 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第31页
        3.2.2 I-SceI实现基因无痕敲除的方法第31页
        3.2.3 用于检测研究中所得的细胞内剪切系统克隆的构建第31-32页
        3.2.4 Red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DNA转化第32-33页
        3.2.5 菌株的表达第33-34页
    3.3 实验结果第34-40页
        3.3.1 用于检测研究中所得的细胞内剪切克隆的构建结果第34-36页
        3.3.2 重组菌株基因型的验证第36-38页
        3.3.3 LS2408和LS2412的表达结果第38-39页
        3.3.4 自剪切体系的表达第39-40页
    3.4 讨论第40-41页
第4章 TEV蛋白酶细胞内自剪切体系的重新构建第41-54页
    4.1 实验材料第41-43页
        4.1.1 所用的菌种和质粒以及所构建的菌种和质粒第41-42页
        4.1.2 引物合成与测序第42页
        4.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2页
        4.1.4 主要试剂及溶液第42-43页
    4.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4.2.1 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第43页
        4.2.2 用于重组HA-MBP-TEV-Cm-HA和HA-TEV-Gm的相关克隆的构建第43页
        4.2.3 Red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DNA转化第43-44页
        4.2.4 菌株的表达第44-45页
        4.2.5 自剪切系统的优化第45页
    4.3 实验结果第45-53页
        4.3.1 重组克隆HA-MBP-TEV-Gm-HA和HA-TEV-Gm的构建第45-46页
        4.3.2 突变菌株基因型的验证第46-48页
        4.3.3 融合蛋白的表达第48-49页
        4.3.4 细胞内自剪切体系的表达第49-50页
        4.3.5 自剪切体系的优化第50-53页
    4.4 讨论第53-54页
总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2+胁迫对多齿围沙蚕毒性效应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融合表达标签的克隆和假单胞菌重组工程载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