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六盘水煤田煤层气资源特征与有利区优选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7-18页 |
1 绪论 | 第18-29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2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28页 |
1.5 论文工作量 | 第28-29页 |
2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地质背景 | 第29-45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29-32页 |
2.2 构造地质条件 | 第32-37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7-40页 |
2.4 煤储层压力特征 | 第40-42页 |
2.5 地应力特征 | 第42-44页 |
2.6 小结 | 第44-45页 |
3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资源特征 | 第45-75页 |
3.1 含煤性特征 | 第45-54页 |
3.2 含气性特征 | 第54-62页 |
3.3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 | 第62-63页 |
3.4 煤层气资源量及分布特征 | 第63-74页 |
3.5 小结 | 第74-75页 |
4 基于一票否决+递阶优选法的有利区优选 | 第75-91页 |
4.1 煤层气选区参数 | 第75页 |
4.2 有利区块优选流程 | 第75-85页 |
4.3 煤层气有利区块优选 | 第85-90页 |
4.4 小结 | 第90-91页 |
5 基于煤储层能量系统法的有利区优选 | 第91-106页 |
5.1 主要煤层煤岩力学实验 | 第91-93页 |
5.2 煤储层不同相态弹性能计算 | 第93-96页 |
5.3 煤层气成藏三元判识标志 | 第96-99页 |
5.4 三元参数展布特征及有利区优选结果 | 第99-104页 |
5.5 小结 | 第104-106页 |
6 六盘水煤田煤层气选区指标体系 | 第106-109页 |
6.1 两种选区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106-107页 |
6.2 有利区优选的指标体系 | 第107-108页 |
6.3 小结 | 第108-109页 |
7 结论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8页 |
作者简历 | 第118-12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