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及选区评价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20-3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2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6-29页 |
1.5 论文工作量 | 第29-30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30-54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30-31页 |
2.2 区域地层及含煤地层 | 第31-48页 |
2.3 构造特征 | 第48-52页 |
2.4 沉积特征 | 第52页 |
2.5 水文地质特征 | 第52-5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3 煤储层物性及资源量 | 第54-108页 |
3.1 煤岩煤质特征 | 第54-67页 |
3.2 煤储层物性特征 | 第67-83页 |
3.3 煤层气资源量及其可采潜力 | 第83-104页 |
3.4 煤层气资源可采性评价 | 第104-10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4 “一票否决”+“递阶优选法”有利目标区优选 | 第108-116页 |
4.1 “一票否决”+“递阶优选”方法体系 | 第108-110页 |
4.2 煤层气有利目标区优选 | 第110-11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5 基于“煤储层能量系统法”的靶区优选 | 第116-148页 |
5.1 “煤储层能量系统法”的选区原理 | 第116-120页 |
5.2 煤岩力学实验 | 第120-125页 |
5.3 煤储层弹性能分布特征 | 第125-133页 |
5.4 煤层气成藏三元判识标志 | 第133-134页 |
5.5 恩洪、老厂矿区煤层气成藏判识标志分布特征 | 第134-143页 |
5.6 靶区优选 | 第143-14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6 结论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9页 |
作者简历 | 第159-16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