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15-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1.2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第15-18页 |
1.2.1 教育资源 | 第15-16页 |
1.2.2 校外教育 | 第16-17页 |
1.2.3 社会教育资源 | 第17-18页 |
1.2.4 社区教育资源 | 第18页 |
1.2.5 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概述 | 第20-26页 |
2.1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 第20-21页 |
2.1.1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2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外延 | 第21页 |
2.2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和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21-24页 |
2.2.1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和小学生社会教育资源 | 第21-22页 |
2.2.2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和小学生家庭教育资源 | 第22页 |
2.2.3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和小学生社区教育资源 | 第22-23页 |
2.2.4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和小学生社区课程教育资源 | 第23页 |
2.2.5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和小学生学校教育资源 | 第23-24页 |
2.2.6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和大、中学生校外教育资源 | 第24页 |
2.3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特征 | 第24-26页 |
2.3.1 责任主体的多样性 | 第24-25页 |
2.3.2 资源内容的丰富性 | 第25页 |
2.3.3 资源开发的灵活性 | 第25页 |
2.3.4 资源整合的综合性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和原则 | 第26-32页 |
3.1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 第26-29页 |
3.1.1 扩充学校教育资源 | 第26页 |
3.1.2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 第26-28页 |
3.1.3 促进家庭和睦 | 第28页 |
3.1.4 促进社会和谐 | 第28-29页 |
3.2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 第29-32页 |
3.2.1 地域性原则 | 第29页 |
3.2.2 整合性原则 | 第29-30页 |
3.2.3 主体性原则 | 第30-31页 |
3.2.4 持续性原则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 | 第32-44页 |
4.1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内容 | 第32-40页 |
4.1.1 小学生校外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 | 第32-34页 |
4.1.2 小学生校外教育物力资源的开发 | 第34-36页 |
4.1.3 小学生校外教育组织资源的开发 | 第36-38页 |
4.1.4 小学生校外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 第38-40页 |
4.1.5 小学生校外教育文化资源的开发 | 第40页 |
4.2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 | 第40-44页 |
4.2.1 社区带动发展策略 | 第40-41页 |
4.2.2 校外教育机构带动发展策略 | 第41-42页 |
4.2.3 校外团体、组织带动发展策略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利用 | 第44-54页 |
5.1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利用的前提 | 第44-46页 |
5.1.1 小学生校外教育实体资源库的建设 | 第44页 |
5.1.2 小学生校外教育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 第44-46页 |
5.2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个性化利用 | 第46-48页 |
5.2.1 小学生个体素质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5.2.2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个性化匹配 | 第48页 |
5.3 小学生校外教育资源的持续性利用 | 第48-54页 |
5.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意识 | 第48-50页 |
5.3.2 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管理水平 | 第50-51页 |
5.3.3 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校外特色 | 第51页 |
5.3.4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水平 | 第51-52页 |
5.3.5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