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转移视角的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 | 第10-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技术转移及隐性知识理论综述 | 第13-19页 |
2.1 技术转移的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2.1.1 技术转移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技术转移的基本特点 | 第13-14页 |
2.1.3 当代技术转移发展趋向 | 第14页 |
2.2 隐性知识的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2.2.1 国内外学者研究界定 | 第14-15页 |
2.2.2 隐性知识的基本特点 | 第15-16页 |
2.2.3 隐性知识的分类方法 | 第16-17页 |
2.2.4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辩证关系 | 第17-18页 |
2.3 隐性知识转化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转移路径分析 | 第19-26页 |
3.1 内生隐性知识转移路径 | 第19-21页 |
3.1.1 组合 | 第19-20页 |
3.1.2 技术共同体之间的交流 | 第20-21页 |
3.2 外生隐性知识转移路径 | 第21-24页 |
3.2.1 引进人才 | 第21-22页 |
3.2.2 开拓外部知识库 | 第22-24页 |
3.3 隐性知识转移与师徒制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移的障碍分析 | 第26-32页 |
4.1 隐性知识存在方式与转移障碍 | 第26-28页 |
4.1.1 隐性知识的存在形态 | 第26-27页 |
4.1.2 隐性知识存在的转移障碍 | 第27-28页 |
4.2 隐性知识编码性与转移障碍 | 第28-29页 |
4.3 隐性知识转移情境难以再现的障碍 | 第29-30页 |
4.4 技术受体的障碍因素 | 第30-31页 |
4.5 企业文化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技术转移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对策分析 | 第32-40页 |
5.1 多渠道交流平台的建立 | 第32-36页 |
5.1.1 建立丰富的交流平台必要性 | 第32-34页 |
5.1.2 建立丰富的交流平台的措施 | 第34-36页 |
5.2 隐性知识转移的组织化对策分析 | 第36-37页 |
5.3 隐性知识转移的政府政策分析 | 第37-40页 |
5.3.1 隐性知识转移政策分析的三个维度 | 第37-38页 |
5.3.2 政策分析的具体措施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