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无线传感网络中基于干扰模型的并发传输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第15-16页
    1.2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6-18页
    1.3 章节安排第18-19页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发传输机制概述第19-25页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发传输机制的必要性第19-20页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发传输机制概述第20-23页
        2.2.1 基于冲突关系的并发传输机制概述第20-21页
        2.2.2 基于干扰模型的并发传输机制概述第21-23页
    2.3 下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3-25页
第三章 两条链路并发传输方法第25-51页
    3.1 单条链路吞吐量第25-28页
        3.1.1 节点发送分组的过程第25-26页
        3.1.2 单条链路吞吐量第26-28页
    3.2 分组正确接收条件第28-35页
        3.2.1 SFD捕获第28-29页
        3.2.2 SINR条件第29-31页
        3.2.3 时间条件第31-33页
        3.2.4 SINR和时间条件第33-35页
    3.3 两条链路并发传输方法第35-51页
        3.3.1 基于SINR并发传输方法第35-42页
        3.3.2 两条链路并发传输方法第42-51页
第四章 基于传输时间的批量数据并发传输机制第51-73页
    4.1 C-mac机制第51-52页
    4.2 基于传输时间的批量数据并发传输机制第52-62页
        4.2.1 总体概述第52-54页
        4.2.2 初始化过程第54-55页
        4.2.3 侦听信道模块第55-56页
        4.2.4 并发传输检查模块第56-57页
        4.2.5 接收率估计模块第57-61页
        4.2.6 并发传输模块第61-62页
    4.3 开销分析第62-63页
        4.3.1 内存存储开销第62-63页
        4.3.2 计算时间开销第63页
    4.4 BCT机制在全连通网络场景下的传输性能第63-67页
        4.4.1 实验场景和参数设置第63-64页
        4.4.2 实验结果分析第64-67页
    4.5 BCT机制在汇聚场景下的传输性能第67-73页
        4.5.1 TOSSIM仿真器介绍第67页
        4.5.2 仿真场景和参数设置第67-69页
        4.5.3 仿真结果分析第69-7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5.1 总结第73-74页
    5.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1页
作者简介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宽带接收机中的非均匀采样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继辅助的无线光通信系统在指数韦伯湍流信道模型下的传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