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1.2 抗凹性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1.2.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试验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3 抗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汽车车身覆盖件抗凹性的理论分析 | 第25-33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矩形双曲扁壳小位移抗凹刚度分析 | 第26-30页 |
2.3 双曲扁壳大位移抗凹刚度分析 | 第30-31页 |
2.4 双曲扁壳静态局部凹痕抗力分析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汽车车身覆盖件抗凹性试验研究 | 第33-5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试验原理 | 第33-34页 |
3.3 试验试件的设计和制备 | 第34-37页 |
3.3.1 试件设计 | 第34-35页 |
3.3.2 试件制备 | 第35-37页 |
3.4 万能材料试验机及测控系统 | 第37-39页 |
3.5 其他试验设备设计 | 第39-45页 |
3.5.1 试验机压头设计 | 第39-42页 |
3.5.2 试验机夹具设计 | 第42-45页 |
3.6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5-50页 |
3.6.1 试验条件 | 第45-46页 |
3.6.2 试验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46-49页 |
3.6.3 试验步骤 | 第49-50页 |
3.7 抗凹性评估标准和参数设计 | 第50-51页 |
3.7.1 局部凹陷载荷和凹痕深度 | 第50-51页 |
3.7.2 两个重要的刚度 | 第51页 |
3.8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57页 |
3.8.1 试件材料 | 第51-52页 |
3.8.2 成形条件的影响分析 | 第52-54页 |
3.8.3 材料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54-57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汽车车身覆盖件抗凹性连续过程仿真研究 | 第59-77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ABAQUS 软件介绍 | 第59-61页 |
4.3 模拟板材成形过程中涉及的有限元积分算法 | 第61-65页 |
4.3.1 静力隐式积分算法 | 第61-62页 |
4.3.2 动力显示积分算法 | 第62-63页 |
4.3.3 接触算法 | 第63页 |
4.3.4 显示积分算法的稳定条件 | 第63-65页 |
4.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5-75页 |
4.4.1 仿真对象及条件描述 | 第65-66页 |
4.4.2 有限元模型建立步骤 | 第66-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模型仿真结果和精度分析 | 第77-91页 |
5.1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7-82页 |
5.1.1 局部凹痕载荷仿真值 | 第77-78页 |
5.1.2 抗凹刚度仿真值 | 第78页 |
5.1.3 局部凹陷载荷试验值 | 第78-79页 |
5.1.4 抗凹刚度试验值 | 第79-80页 |
5.1.5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80-82页 |
5.2 模型的精度分析与改进 | 第82-88页 |
5.2.1 一次改进:网格细化 | 第82-85页 |
5.2.2 二次改进:材料各向异性与HILL 准则 | 第85-88页 |
5.3 工程应用问题实例分析 | 第88-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已经开展的主要工作 | 第91-92页 |
6.2 现有工作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思路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 | 第97-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撰写的报告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