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师德建设比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美国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一)研究创新之处 | 第17页 |
(二)研究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高校师德建设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第一节 高校师德建设概述 | 第18-21页 |
一、师德的涵义 | 第18-19页 |
二、高校师德的涵义 | 第19-20页 |
三、师德建设的内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中美高校师德建设比较研究必要性分析 | 第21-22页 |
一、比较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1页 |
二、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 第21页 |
三、比较研究的可行性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美国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历史 | 第22-24页 |
一、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初期 | 第22页 |
二、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成熟期 | 第22-23页 |
三、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专业化时期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特点 | 第24-28页 |
一、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师德规范 | 第24-25页 |
二、严格的教师聘用和考评机制 | 第25-26页 |
三、强有力的法律体系保障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影响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因素 | 第28-30页 |
一、移民与多元文化的国家 | 第28页 |
二、各州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 第28-29页 |
三、教师角色定位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 第30-36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发展历史 | 第30-32页 |
一、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初期 | 第30-31页 |
二、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发展期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 | 第32-33页 |
一、高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果 | 第32-33页 |
二、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第三节 影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因素 | 第33-36页 |
一、社会环境因素 | 第33-34页 |
二、学校管理因素 | 第34页 |
三、教师个人因素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中美高校师德建设比较 | 第36-50页 |
第一节 中美高校师德建设共性 | 第36-37页 |
一、对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视 | 第36-37页 |
二、高校师德建设途径 | 第37页 |
三、高校教师的示范作用 | 第37页 |
第二节 中美高校师德建设差异 | 第37-45页 |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38页 |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主体 | 第38-40页 |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方法 | 第40-41页 |
四、高校师德建设的制度建设 | 第41页 |
五、高校师德建设影响因素 | 第41-45页 |
第三节 中美高校师德建设比较启示 | 第45-50页 |
一、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优势 | 第45-47页 |
二、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47-50页 |
第五章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发展建议 | 第50-57页 |
第一节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 第50-52页 |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 第50页 |
二、规范教师职业培训 | 第50-52页 |
三、保障教师切身利益 | 第52页 |
第二节 完善师德建设体系 | 第52-54页 |
一、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师德规范 | 第52-53页 |
二、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监督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整合各方力量促进师德建设发展 | 第54-57页 |
一、推进学生教师参与师德建设 | 第54-55页 |
二、强化高校师德建设主体性 | 第55-56页 |
三、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氛围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页 |